为脱贫攻坚冲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汉中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纪实
孙瑜 周莹

    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围绕“志智双扶”工作,创新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奏响了精神扶贫最强音,为脱贫攻坚冲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深化明理宣传

    汉中市持续深化明理宣传,使群众从“等靠要”到“甩穷帽”,脱贫意愿进一步激发。

    宣讲明政策。充分发挥天汉百姓宣讲团、小院课堂、院坝说事等载体作用,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3万场(次)通过对电商物流、公益性岗位安置、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宣传,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通过劳动摆脱贫困的意愿和信心不断增强。

    亮榜明差距。按季度发布“善行义举榜”“脱贫红黑榜”2554期,充分展示了群众在脱贫愿望、增收幅度、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变化。对部分依然存在“等靠要”“缠访闹”思想的群众,通过采取道德帮教、黑榜公示等措施,加强教育引导。

    对标明志向。推进“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充分发挥全市1464个乡村文化促进会及9000余名乡贤在政策宣传、邻里调解、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广道德积分银行、德美屋等好做法,引导群众在“做好事、存积分、换奖品、享服务”的良性模式激励下,积极对照“勤、孝、善、信、俭、美”标准,牢固树立脱贫奔小康、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

    ◎ 开展感恩教育

    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从“推着干”到“争着干”,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优秀家训润万家”“传承孝道·感恩有你”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感受时代变化,感恩幸福生活。全市评选出孝子孝媳4574人,表彰孝顺家庭2525个,“怀感恩心、报父母恩”渐成共识。开展“感恩幸福生活·立志成才圆梦”精准扶贫“开学季”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次,激励青少年从小树立知恩图报、行善惜福的生活态度和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依托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等阵地,累计举办文化惠民演出1900余场次,开展“党的恩情永不忘”“温暖山区行”等活动1300余场次。

    ◎ 加强诚信建设

    不断加强诚信建设,从“言无信”到“诚立身”,价值导向进一步彰显。开展道德评议8206场次,设立“诚信红黑(黄)榜”2890个,实行评议结果同“爱心超市”挂钩机制,通过以德积分、以德换物的方式引导群众积极践行“勤、孝、善、诚、俭、礼”六德。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纳入失信惩戒黑名单,通过有效惩戒,形成“失信可耻、守信可敬”的约束氛围。法院、环保、住建、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守信红名单”64个、“失信黑名单”30个,初步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县镇村三级坚持“建档必评级、评级必授信、授信能用信”原则,评定信用乡镇47个,信用村863个,信用农户479592户,为19万户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其中5.2万户贫困户在金融机构累计获得贷款12.98亿元,全市扶贫小额信贷逾期率控制在0.32%。

    ◎ 推进自强教育

    稳步推进自强教育,从“加油站”到“孵化器”,致富能力进一步提升。

    典型带动强素质。各级累计评选表彰自强励志、脱贫致富类先进典型4659人。

    产业带动强基础。依托全市1010个扶智学堂,配备产业发展指导员1386名,为广大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专业有效的技术支撑。洋县、略阳、镇巴、留坝等县区积极实施“智美乡村·真美汉中”网络扶贫项目,蜂蜜、核桃、香菇、木耳等优质农产品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专业培训强技能。通过家庭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农村电商、钢筋工、泥瓦工、农业种养殖技术等扶贫专业培训服务群众6.4万户(次)。汉台区大胆探索“夜校+技能+X”的教育培训模式,依托汉王镇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学校开展培训,有效弥补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提升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能力。

 

当前:B1(2019年09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