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志愿者刘亮:让彝族老乡住上好房子
本报记者 赵青

刘亮(左一)在施工现场

 

    “争取一次性通过验收,彝族老乡年底就能搬入新家了。”9月底,在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尔觉西乡甲谷安置点,看着阳光下一排排主体已经完工的彝家新寨,再次来到金阳的刘亮开心得笑了起来,他对记者说,“我之前在金阳工作了一年时间,34个乡镇我全都去过,这一年扶贫工作的经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

    主动请缨

    足迹遍及34个乡镇

    金阳素有“地无三亩平,出门就爬坡”之说,是国定深度贫困县。作为一个以彝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县,近年来,金阳县把彝家新寨建设项目作为全县的“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政策、项目、力量、资金都向彝家新寨建设倾斜。

    2018年初,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响应四川省住建厅从全省优秀企业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帮扶工作的号召,在公司内部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1990年出生的刘亮当时正在筹备结婚事宜,在与女友商量后,刘亮报名成为了一名扶贫志愿者,并成为了团队负责人。

    刘亮和帮扶小组在金阳县刚刚安顿下来就快速转变身份,投入到扶贫战斗中。到岗一个多月,刘亮和帮扶小组先后深入金阳县的34个乡镇,到每个安置点了解住房建设情况,并进行技术质量调研。

    最远的谷德乡,来回一趟得七八个小时,险峻的山路上连基本的护栏也没有,着实让人心惊胆战;小银木乡位于大山深处,通往那里的盘山公路落差700多米,一侧是时常有落石的峭壁,另一侧的谷底便是浪声滔天的金沙江;去往依莫合乡,路途最为艰辛,从通村路下去过后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泥泞小路,行车十分颠簸,遇到下雨天气,更是寸步难行……

    每天,为了能多跑一个乡镇,多检查一个安置点,尽快了解掌握各乡各村的实际情况,刘亮带领帮扶小组检查完一个点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建设点,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

    全力以赴

    确保彝家新寨建设

    金阳县城很小。彝族老乡碰到他们时,会很热情地打招呼。虽然大多数时候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却给了刘亮更多继续拼搏的动力。

    在一年的时间里,刘亮做了许多工作,撰写了《金阳县脱贫攻坚住房质量、安全问题梳理及整改意见》,并成为指导现场施工的重要标准;带领帮扶小组起早贪黑,克服山体落石、泥石流、山洪封路等困难,最终让5200户彝族同胞提前搬入新家;和帮扶小组配合金阳县规建局进行2019年拟建安置点的规划选址工作,确保按期完成金阳县彝家新寨建设……

    在做好帮扶小组的工作之余,刘亮还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完成一些工作,比如东区拆迁面积复核、规划选址、组织业务培训、跟随领导调研等。

    凭借施工建设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刘亮带领的帮扶小组得到了金阳县规建局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慢慢地,帮扶小组成员的身影出现在了教育局的中心校和幼教点、卫生局的卫生院、城市污水处理厂、公安局的戒毒大楼等大大小小300多个项目现场,刘亮也荣获“优秀帮扶技术专家”称号。

    齐心协力

    圆满完成帮扶工作

    2019年1月,圆满完成任务的刘亮回到了成都。虽然离开了金阳,刘亮却一直关注着当地动态,尤其是2019年彝家新寨的建设进展。

    “2019年,金阳县彝家新寨建设任务为5000户,工作依然十分艰巨。”刘亮对记者说。他在金阳工作时,得到了很多同事的帮助,撰写《金阳县脱贫攻坚住房质量、安全问题梳理及整改意见》时,刘亮联系了中建八局西南公司科技部的同事杨林进行把关,就混凝土浇筑、填充墙砌筑、抗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流。马依足乡马依足村集中安置点首层地面大面积、大落差塌陷,心急如焚的刘亮电话联系了曾经在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项目上负责土建专业的同事,沟通了之后,又与帮扶小组成员反复仔细查看了现场情况,最后找到了原因……

    返岗工作的刘亮此时也成为前方同事坚实的“后盾”。刘亮笑着对记者说:“毕竟我已经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所以我会帮助接替我的同事尽快熟悉当地情况,注意工作中会碰到的问题。如果存在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会向专业能力比较强的同事求助,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我至今仍记得,彝族老乡搬入新家时开心的笑容。”刘亮对记者说,“他们握着我的手表示感谢,虽然我不能完全听懂,但我依然十分激动,也明白了我们工作的意义。”

    

当前:B1(2019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