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昆虫”的奇趣探索之旅
龙点睛

    我供职的学校地处郊区,校园里草木葱茏,许多孩子最喜欢的事就是去草丛里找“虫虫”。文具盒里住着蜗牛,空饮料瓶里养着蟋蟀,树荫下的蚂蚁一队队出来了,孩子们趣味盎然地围着看……充满奇趣的大自然,总会给孩子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也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只知道玩”,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孩子们对找“虫虫”的热爱是好奇的天性使然,在玩的过程中,他们总会有新鲜的发现。一味制止往往适得其反,因势利导才有利于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学校科学组、美术组、语文组、音乐组的老师一起商议,想到了一个办法,和孩子们来一场“发现昆虫”的奇趣探索之旅。

    我们采取自主报名的方式召集了一批“小小昆虫发现家”。第一阶段,先放手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并把观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简单地记下来。同时,也要求每一名“小小昆虫发现家”都要按时到校、认真上课,不能耽误正常学习。自由观察阶段,孩子们和往常一样玩得开心,观察笔记也写得细致生动,有个孩子记录木叶虫和蚕:“它用长长的前翅盖在透明的后翅上,表面的纹理如同叶脉。它行走时,来回摇动身体,看起来就像被风吹动的树叶。”“我在操场上跑一圈,蚕宝宝在一片桑叶上才爬了不到一圈。”

    在自由观察的基础上,由科学老师出马,设计了“发现昆虫”探索卡,分为“我想问你小昆虫”“我要多多了解你”“我要继续观察你”“我是小小讲解员”几种类型,探索卡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再继续观察,深入了解自己所研究的昆虫,最后为昆虫代言,向大家介绍这类昆虫的知识,并讲述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独特的发现。此外,老师还鼓励学生去大自然中、昆虫馆里发现更多的昆虫奥秘,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

    有了观察研究的基础,老师们又设计了“昆虫撞到语文、美术、音乐”三个课程模块。让喜欢习作的孩子把自己观察所得形成文字,日记、记叙文、童话都可以;针对喜欢美术的孩子,让他们创作昆虫四联漫画等美术作品,把自己独特的观察发现呈现出来;喜欢音乐的孩子,则可以和音乐老师一起找来关于昆虫的歌舞来排练,练习“昆虫合唱”“昆虫舞蹈”。爱好语文的孩子写出了《屎壳郎挖洞奇遇》《馋蝉饮水间》等文章,喜欢小制作的学生根据昆虫特性,绘出了“蝉声报警器”“木叶虫仿生衣”等设计图纸。高年级的学生还通过整理观察笔记、查阅文献等写出了“发现昆虫”小论文,有个孩子写了《论“虎甲”与“方程式赛车”车速比》,令大家印象深刻。

    教育者应透过“不务正业”的表面现象,读懂孩子的天性,从趣味入手,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把观察、研究的方法融合到学习之中,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及实践能力。

当前:8版(2019年10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