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脚步“丈量”奋进力量
——四川省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涂德斌  郭若雪

    在晨曦初露的清晨抑或华灯初上的傍晚,当你走出家门,都会在不经意间邂逅文明:在绿树掩映的公园、广场,人们或翩翩起舞,或慢跑健身,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惬意;居民小区里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绵州大地处处沐浴着文明新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从2011年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到保持这一殊荣“三连冠”,绵阳人孜孜不懈追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锤炼个人修养到弘扬社会新风尚,文明已成为内化于心的本能,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

    坚持价值引领 标注精神坐标

    绵阳与文明同行,步履铿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持续深化。

    绵阳市把公益广告刊播作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作发放以文昌年画、三台剪纸等绵阳非遗文化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打造了江油市积善园、涪城区核心价值观一条街、兴力达志愿文化广场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58个。

    “一个综合服务大厅”,文化长廊、艺术长廊“两长廊”,爱心银行、健康银行“两银行”……今年,江油市太平镇涪滨社区整合辖区内文化、教育、健身等资源,建成了涪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打造了“1225”实践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重要阵地,涪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绵阳常态化拓展文明实践格局、增强文明实践服务持久力的一个缩影。

    目前,绵阳市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的三级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机制,整合打造5大工作平台,并以“抓好涪城、游仙、江油、北川全国第二批试点为龙头,抓紧打造10个市级试点、建设20个县级试点。

    汲取榜样力量 构筑道德高地

    英雄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名单中,张信威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近60年的工作生涯中,张信威根据国家需要,不断转换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埋首于核武器、高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近年来,像张信威这样的绵阳好人不胜枚举。他们中有全国最美奋斗者兰辉、胡仁宇,全国最美志愿者宋汶祥,最美孝心少年任芳芳,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任昌会……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熟悉的面孔,汇聚成了绵阳的“道德群像”,他们的壮举凝聚成了“大爱绵阳”的精气神,也托举起了这个时代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榜样的力量无穷。绵阳在全社会持续性、全方位、多形式地营造“传承道德力量、弘扬美德树新风”的氛围,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掀起道德典型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热潮,让一个个身边的“小人物”站上道德建设的“大舞台”,让“道德”之力化无形为有形,有效增强市民的道德意识。

    深化志愿服务 造就美好生活

    近年来,绵阳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大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

    一件件志愿服务的小事中,朴实的话语,真实的情感在绵阳涌动,博大的善与美背后承载的是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力量。

    为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绵阳市着力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在大力完善志愿服务总队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绵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建立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点)300余个、志愿服务基地30个、志愿服务广场14个,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扩大了志愿服务在基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目前,绵阳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4032个,注册志愿者67.7万余名,如何让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不打“酱油”扎下根?绵阳积极为志愿服务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建立健全志愿者注册登记、培训教育、活动开展、业绩记载等制度,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发展中的绵阳,行进中的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志愿服务从现实温暖到网络呼应,文明创建从城市到乡村,处处涌现的道德模范和文明典型……文明绵阳向我们走来。

当前:B2(2019年10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