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照亮城市前行之路
——山西省太原市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综述
芦蕊

    2018年以来,在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形成了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使多年形成的交通乱点、管理难点、拥堵结点得到有效治理。城市主次干道违法停车明显减少,“机动车礼让行人”行动深入人心,“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得到根本好转,驾车时不拨打、不接听电话、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机制为先  科技为辅

    去年以来,太原市结合实际,在建立了由住建、发改、交通、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的基础上,全市积极推行交警、巡警、特警、派出所“四警”联勤工作机制,下放静态交通执法权,形成“交警管主干路,巡警、特警管支路,派出所管小街巷”的一体化勤务模式。同时,建立“警保联勤”事故快处机制,依托“交管12123”平台,深化与保险行业合作,构建“线上线下,并行快处”的交通事故处理全新体系,实现“事故快速处置,减少道路拥堵”的工作目标。打造了交通管理快反队伍——龙城铁骑队,在快速路交通疏堵、静态交通秩序管理、事故快速处置和群众求助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应用科技手段进行交通综合治理是太原市的一个显著特点,2018年以来,太原市建成由80台智能云镜、1台移动布控监控球、11台智能违法取证扫街车、2台警用无人机及后台管理系统组成的警用移动违法记录取证系统;试点推广声纳禁鸣监控系统、人脸识别行人闯红灯系统、乱用远光灯监控系统等新型违法抓拍系统。围绕全市85个交通拥堵节点,合理应用匝道控制、可变车道、绿波带控制、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单行片区等方式,开展交通组织优化98项。

    综合施策  多点发力

    太原市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开展一年多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多点发力,为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凝聚力量。

    市直各成员单位对照任务分工,倒排工期,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工作;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约有2881名(次)学雷锋志愿者协助开展路口交通秩序整治;市发改委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合及“互联网+停车服务”建设,并在5家公立医院试点实施特殊停车价格调控机制;市公安局依托“四警联勤”工作机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以全市12个严管示范路口和主次干道为重点整治区域,全面规范道路通行秩序;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标志标线提档升级、警保联勤、学员体验式教学等措施,有效提高通行效率;市民政局对全市未命名的144条道路完成命名工作,共安装路牌220块;市城乡管委完成了23条道路大面积养护、6万平方米道路维护保养及86座桥梁检测维修,制定了《太原市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意见》。

    “错时”智慧  挖掘潜力

    为持续深入推进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太原市文明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小街巷的交通治理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拆迁空地等空闲资源设为临时停车场,深度挖掘停车潜力,共新增路内停车位9526个,新建公益服务型停车场43处,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5510处,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

    在化解停车难问题上,太原市迎泽区将11处拆迁空地建设为临时停车场,共增加1500余个车位;督促短期内未投入使用的写字楼的地下停车位1000余个先行向市民开放;努力协调驻地单位和居民小区开放内部停车场,提供错时停车位2000余个;建成“智慧交通”系统,在车流、人流紧张的商业区,市民可以通过停车系统APP,在网上直接查询有空车位的地方,有效节省停车时间。根据群众停车习惯,在不影响行人通行、不占用盲道资源和消防应急通道的情况下划设非机动车停车位1000余处;在晚间车流量小且居民停车难问题突出的地方,设置路边停车位1000余个,提供短时或夜间停车服务。

当前:3版(2019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