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陕西——
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本报记者  杨文娟

    新闻提示

    自2018年全国部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按照中央部署要求,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依托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探索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体育服务“五大平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落实落地,整合2364个阵地资源,组织开展了2376场次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了各县普遍开展的“道德评议会”、凤县“365”联动式工作机制、富平县“怀德生日会”、志丹县“文明大篷车”、延川县“村民夜评会”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如今,大大小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实践站所,在陕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落地生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传播新思想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当前,陕西省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致力于解决“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的问题,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讲好故事

    多元化传播新时代好声音

    时值深秋,陕西凤县平木镇刘家庄村的夜晚并未因气温下降而沉寂。

    “革命战争年代,他冲锋在前,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他主动选择偏远贫困山区,60多年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一生……”10月10日晚,在凤县平木镇刘家庄村老党员柏尚敏的家中,宣讲小分队正在讲述“时代楷模”张富清的故事,几位老党员一度潸然泪下,他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初心故事。这是凤县平木镇宣讲小分队为老党员们送上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宣讲”。

    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突出思想性,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元化传播?陕西省紧紧围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民群众这个核心,利用群众经常集聚的街巷广场、村部院落等,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凤县,深入田间地头、自然村庄开展的“微宣讲”颇受村民欢迎。紧扣“宣讲传唱议强”六字要义,凤县各地组建志愿小分队、志愿小组,用家乡话面对面、交流式、访谈式宣传新思想、宣讲好政策,入户宣传覆盖率达97%以上;志丹县推出“百姓小喇叭”志愿服务项目,由涵盖“五老”人员、乡贤能人、致富能手、道德模范、农村学生等的志愿者进行“定时定点播报”,让农民在田间劳作、家中做农活的时候,也能听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延川县突出红色主题,在农村推行“红色夜评会”,在机关和企业推行“红色讲堂”,在学校推行“红色课堂”,有效地推动了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在延川县刘家湾村支书刘瑞峰看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对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成效明显,“新思想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村思想文化工作有了操作平台,群众的精气神在潜移默化中明显提振!”如今,陕西省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已成为多元化传播新时代好声音的坚实阵地,在不断创新的实践中,在与群众的贴心互动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说明白,牢牢扎根在群众心里。

富平县“怀德生日会”文艺表演

    创新实践

    涵养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8月15日,是陕西延安志丹县顺宁镇阳家洼子村白德平和边云举办婚礼的日子。这一天,“文明大篷车”驶进了他们的婚礼现场,唱民歌、说快板、送新书……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着,让婚礼现场变得更加文明、喜庆、节俭、热闹。“今天我们举办了一个特别的婚礼,这样的氛围我们终身难忘。”白德平说。

    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陕西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不断创新载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成为涵养文明新风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

    志丹县着力打造的“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项目,就是将民间乐队、乡土艺人、村宴厨师等吸收为志愿者,由他们利用农村婚嫁庆典、集市节会等人口聚集多、机会好的有利节点,通过简办婚庆仪式、展演文艺节目、规范餐饮标准等方式,“组合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在富平,“怀德生日会”是一个响当当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这个以农民(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情感关怀为纽带、以过集体生日为主要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至今已举办了 800 多场次,覆盖群众 6 万多人,让敬老爱老、邻里和谐成为了乡风文明的主旋律;凤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组织开展“文明实践·美颜家园”“双扶讲评会”、脱贫故事会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等,涌现出一大批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好人典型……

    当了45年婚庆总管的志丹县农民张勇认为:“用‘文明大篷车’这种老百姓喜欢的方式传思想、演节目、送文化、抓节约,效果非常好,抓在了点子上。”“文明实践站建起来后,我们围绕邻里团结、敬老爱老等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村里婆媳矛盾和邻里纠纷明显少了!”富平县党员胡宗林说。

    贴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不断汇聚起陕西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凤县留凤关镇酒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红色文化代代传宣讲活动

    看单上菜

    响应需求满足人民新期待

    “我是铁杆秦腔迷,还成立了自乐班,我希望能在家门口看一场专业的秦腔戏。”富平县留古镇留古村的村民赵力耕没有想到,自己将写有看一场秦腔戏的心愿单投进村里的心愿箱里没过两天,富平县阿宫剧团就到村里来演出了。“专业秦腔演员的水平就是高!能在家门口看戏,我很高兴、很满足!”

    为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陕西省各级文明实践平台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教育引导群众的同时,始终围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服务功能,务求实效,让群众真正从文明实践中有获得感,真正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

    富平县对广大基层群众服务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分类,按照“面、线、点”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类别服务对象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提供不同服务内容:“怀德生日会”关爱关怀老人、丰富活跃老人的文化生活,“关苗行动”温暖了留守儿童,“巾帼星愿”志愿活动和睦了邻里乡亲关系;志丹县通过调研走访入户征询、微信 QQ 网上征询、召开会议现场征询等方式,有效对接供需,精心设计了寻诊问医等 32 类 180 个志愿服务项目;凤县按照群众点单、预告菜单、所站配菜、群众用餐的“四步法”流程,先后策划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776场次,实现了大型文明实践活动镇村全覆盖;延川县突出线上实践,建立了文明实践微网站,实行中心派单、百姓点单的线上文明实践,累计已点击 10000 余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座桥梁、一根纽带,能够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只有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方向,突出‘实践’作用,做好群众服务,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共建共享,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陕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陕西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志丹县“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现场

当前:1版(2019年11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