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第十四中学:德育花开沁满园
旦正措

    “快乐与否,没有衡量标准。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这是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每天早晨的美文播报。自获得 “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以来,西宁市第十四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在省、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创建方针,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主线,以发展促创建,以创建促发展,使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该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青海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情怀为骨 学识为翼

    建于1930年的西宁市第十四中学,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学校起初毗邻文庙,深受儒家文化浸染。2015年学校迁到了坐落在沙塘川河与湟水河交汇之滨的新校区。在这所校园里,处处都能感受到“儒学文化”的氛围。校园里的12条道路、16栋楼、4座花园、13座文化亭都是以古文中的内容取名,如高三教学楼北的路取名“及第路”,取状元及第之意。

    校园中的唐式楼宇、匾额楹联,亭榭楼阁、幽回小径,每一面墙都充满了书香古韵气息,用儒家文化引领学生们以文促乐、以技促能。正对校门的孔子像,每逢孔子诞辰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举行祭孔仪式。学校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育人的终极思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具备现代文明素养新时代好少年。

    学校以军人的严明纪律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纪律性。该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名退伍军人教官,从入校军训到现在每日的晨练、课间操、早中晚餐都由教官监管。同时教官还负责每晚查寝等工作。成立了学生自管会,挑选思想觉悟高、乐于奉献的学生担任楼层长和寝室长,协同教官共同管理。

    创建基础  提升师资

    学校有一批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在学校实施的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中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青蓝工程”就是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使新进教师能够做到教学方面“一年入门、三年出师”。

    教师队伍以“帮”和“严”著称,高三教学楼前大的电子屏幕上的“汇报课”通知,是展现教师师资水平的一种魅力在线。学校还有“展示课”“诊断课”和“推门课”,学校领导会不定时抽查教师讲课,做到“诊断病因”,帮助老师及时改正。学校每学期都会设立开放日,让家长亲自来到课堂上,对课程提出意见,同时组织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评议活动。

    西宁第十四中将党建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相融合,开展“促帮工程”,让所有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与贫困生、学困生一对一结对,让他们在学习上做学生进步的良师、在生活上做学生成长的益友、在思想上做学生良好品德的导师。

    创新载体  丰富校园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思政课作为推进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动力引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年西宁市第十四中学政治学科基地正式成立,现有10名成员。

    自2005年10月起,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在充分征求学生和老师意见的前提下,成立了电影社、动漫社、球类运动社、旧物改造社、汉服社、茶文化社等28个兴趣社团,这些社团活动在学校中营造出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组织开展了“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手抄报展示活动等。每周日晚上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使经典诵读课和道德讲堂课成为全体师生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每周一的“弯腰行动”会有两个班级来打扫校内的卫生死角。每周五下午,学生们会在校门口自愿成为交通疏导员。每个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经常前往敬老院和福利院,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献上力所能及的一份爱心。

 

当前:2版(2019年1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