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需要家长的理解
曲征

    作为一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这些年来,我曾目睹过数起教师因惩戒学生而引发的“升级”事件。比如,一个老师因为学生犯错,用书本抽打了该生一下,引发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老师带着学生到各个医院做检查,并支付全部费用。虽然检查结果显示那一下抽打并未对学生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这位老师却迫于种种压力,不得不向家长赔礼道歉。类似的社会事件也时有发生,于是一些老师害怕了,抱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当然,上述那位老师的惩戒方式并非全无可指摘之处,但目前教育惩戒权缺乏明确界定的现状,确实导致了不少老师不敢惩戒行为不当的学生,也就在客观上纵容了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完成作业,甚至极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最终成了“班霸”“校霸”。比如前段时间,媒体报道深圳一小学发生了整班学生家长联名请求学校劝退一名学生的事件,因为该班的47名学生中有45名被该生打过。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师们因为种种顾虑,不敢对这位“班霸”实施惩戒,从而导致其不良行为愈演愈烈。

    老师不敢惩戒学生,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惩戒权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支撑,另一方面,一些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也让惩戒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如今,一些地方开始尝试立法明确赋予老师教育惩戒权,对于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而言,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前提仍是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否则,老师们依旧会顾虑重重,不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实施惩戒。

    育人如种树,合理的惩戒教育就如修剪小树苗长偏的枝杈,这对于孩子的成才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都具有重大意义。有了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教师的教育惩戒才会真正落实到位,家校之间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之路铺就基石。

当前:8版(2019年1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