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力量不应也不能靠“国酒”加持
——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博鳌论企业发展
杨初

    12月2日,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应邀出席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主论坛圆桌会议,就传统“老字号”制造业分享自己的观点时指出:“企业的发展是核心。品质的背后,是诚信。茅台始终围绕品质、品牌、品格,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实事、做强实业。”

    “于茅台来讲,能在现场聆听红旗、格力等来自不同领域的知名企业分享经验,将是我们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李保芳致辞谦逊,流露出对企业交流的重视。对于行将结束的2019年,李保芳用了“茅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来形容,并用了三件事做了进一步阐述。

    “我们经历了企业历史上影响最广、力度最大的治理与调整,在健全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我们全面启动了‘文化茅台’建设,在推动茅台高质量发展上,初步找到了新的内核。”“我们即将完成营收1000亿元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开启崭新的征程。”李保芳说,所有这些,于茅台来讲,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将提示茅台,要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站位与标准,继续埋头苦干,把企业做强、做精、做久。

    据了解,茅台提出的“三个一”目标,即“股价过一千元,市值过一万亿,销售过一千亿”,目前,茅台已实现前“两个一”,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纷纷报道“茅台现象”。

    圆桌会上,李保芳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改革开放41年来,中国白酒行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周期起伏。周期交替之时,往往会诞生新的行业领军者或者“黑马”。幸运的是,在过去几次的行业起伏中,茅台都抓住了机会,成为周期调整的获益者。

    “品质”二字

    永远不会过时

    围绕实体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李保芳以茅台的实践和实际,与在座的国内实体行业大家,探讨了三个关键词——“品质、品牌、品格”。

    提到品质,李保芳说起了茅台的一件旧事。

    20世纪50年代建厂之初,茅台一度因追求产能,走过一段弯路,导致茅台酒的品质出现了短暂的波动。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中央政府调集各方专家,给茅台“把脉、会诊、开方”,帮助茅台归纳、提炼、总结茅台工艺,为茅台后期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指导,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从那时起,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茅台酒供应如何紧张,我们都没有因规模、利益或是市场,而放松对品质的要求。”李保芳说,茅台人对品质的苛求,对质量的苛刻,已经成为“文化茅台”的招牌之一。

    李保芳透露说,茅台不仅花巨资,用于老酒的储备和高科技设备的采购,还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人力、机会和资金成本,用以培养高技能水准、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产业工人。

    “今天我们可以讲,面对未来,茅台在产品研发与品质保证层面,已经做好了相当的储备。”李保芳说,“这是茅台酒从年产几百吨到四万多吨,能够始终保持同样的口感、风味与品质的关键所在。”

    “‘品质’二字,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在李保芳看来,包括茅台在内的中国高品质白酒,都具有一定的“逆周期”特性。中国白酒更应始终秉持匠心,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地做好品质,不能因为市场“热”而有任何放松或是沾沾自喜。只有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遍价值共识,才有可能让中国制造的影响力跨越国界,成为全球市场上的高竞争力者。”

    放弃“国酒”商标

    是品牌建设的另一种选择

    致辞中,李保芳专门提到2018年茅台放弃“国酒”商标注册申请的来由。

    他说:“这是茅台在品牌建设上的另一种选择。我们冷静思考过,在消费越发多元、理性、成熟的今天,茅台的品牌力量,不应也不能靠‘国酒’的加持,而要尊重并契合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接受。从事实上讲,茅台的口碑,离不开自1951年到现在漫长而有效的积累,离不开一个又一个消费人群的悉心培育,也离不开我们经年累月围绕品质与文化所做的推广与塑造。”

    李保芳说,从“爱我茅台,为国争光”,到“中国茅台,香飘世界”,茅台的品牌发展,伴随着企业成长,一步一步从赤水河谷、多彩贵州走向了神州大地,乃至全球范围。

    “文化传播与市场服务需要直击人心,”李保芳列举茅台近年来所做的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时这样认为。

    国庆节前,茅台主动出面,协调联络在上海“开市客”(Costco)投放茅台酒。茅台的出现,给这家著名的美国超市带来了超高的人气。

    Costco一位高管说过的一句话让李保芳印象深刻:“我知道茅台在中国很受欢迎,但是没有想到会这样受欢迎”,在李保芳看来,这是一句非常生动的品牌总结。

    李保芳认为,不管是白酒行业,还是整个中国制造,品牌的塑造与推广,关键是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

   “品格”打造和输出

    “中国制造”价值链

    品质与品牌之外,李保芳还提到了品格。

    据了解,从1951年国营化至今,茅台从山村小作坊起家,经历了早期工业化改造,从计划经济工厂向市场化企业的转型,实现了从地方国营企业向公众股份公司的发展与壮大。身为传统制造业的一员,茅台深知做好一家企业的艰辛与不易。

    李保芳致辞中引用了马歇尔的观点,称高质量发展除了企业自身之外,还应形成一种正的“外部性”, 以感恩之心,行敦品之事。

    如何行敦品之事,茅台提出要“做好自己、做出水平”。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围绕主业,认认真真地做好这瓶酒。说到底,酒生产出来了,最为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买过去、喝下去。”李保芳说,这也应当是所有做实体企业的终极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就是企业的“自我实现”。

    不管是一汽、格力,还是茅台,或是在座的其它兄弟企业,李保芳认为都需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为“中国制造”超越时空、语言、文化界限和壁垒“走出去”,而矢志努力的担当与责任。

    “从茅台的角度,我们期待能共同以品质为基、以文化为魂,围绕产品、治理、品牌等角度,打造和输出一种全新的、更有说服力的‘中国制造’价值链。”

 

当前:A2(2019年1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