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 践行大学责任
——四川大学多举措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2019年10月10日上午,坐落于群山之间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斯觉镇雨雾缠绕,一辆大货车停在镇上幼儿园前不远处的硬化路上,工人们冒着细雨从车上卸下蓝色的木床,一趟趟地用三轮车往幼儿园里搬运。这些是四川大学给斯觉镇幼儿园捐赠的幼儿床,共四百张。从这天开始,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可以躺在床上、盖着温暖的被子入睡,再也不用枕着手臂、趴在桌子上午休了。

    近年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自觉担当时代重任,四川大学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学校党政重大政治任务,自2012年开始对口定点扶贫凉山州甘洛县、广安市岳池县以来,坚持以“百姓所需、政府所急、川大所能”为原则,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创新帮扶举措,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出了高校精准扶贫的“川大模式”,为帮扶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落实

    用心用力做好帮扶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帮扶工作“四责一体”。学校坚持党政同心,着力构建“确权定责、清单明责、制度履责、严肃问责”四责一体的定点扶贫工作新格局。建立了以学校书记、校长为双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下设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的组织构架,定期研究部署和推动扶贫任务落实。制定了校内各二级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明确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制定了扶贫工作规划,形成责任清单;建立了考核督查机制,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各单位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开展教育帮扶,助力地方人才队伍建设。“扶贫先扶智”。学校建立了多内容、多层次、多时段、多方式的地方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脱产进修与送教下乡相结合、长期多轮次系统培训与单一专题培训相结合、现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了对县镇村各类人才培训全覆盖,推动了地方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已培训党政干部1500余人,技术人员4700余人,网络教学7000余人,减免培训费697万元。“扶智先通语”。在甘洛县斯觉镇,学校和当地政府共建了中心幼儿园。从捐建硬件设施到派驻支教老师,从提升教案教法到打造教学环境,一所具有示范效应的“明星幼儿园”把儿童学普通话的时间从小学提前至了幼儿园阶段,这对阻隔贫困的代际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开展医疗帮扶,推动地方医疗水平提升。发挥川大华西医疗资源优势,承担了21家老少边穷地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任务,在提供免费医疗及管理培训、协助重点专科建设、捐赠医疗设备、开展医疗救助及送医下乡活动、推进医联体建设、联合会诊手术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全面提升帮扶县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先心病筛查治疗团队“搭建医疗扶贫彩虹桥救助儿童先心病患者项目”,已累计募集救助资金3000余万元,筛查儿童2.5万余名,免费救治先心病儿童1200余名。2019年,该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开展人才帮扶,打造“1+N”干部人才精准帮扶体系。结合学校人才、学科等优势和帮扶县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在原有选派1名县级领导和1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积极选派了农业、经济、城市规划、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干部,形成了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梯队式干部扶贫工作格局;创新构建了“1名县级副职+3-4名县局级副职+1名乡镇副职+1-4名驻村干部”的“1+N”干部人才精准扶贫新模式,已累计向帮扶县派驻帮扶干部25人,平均年龄35岁,具有硕博士学历的人员占80%,为地方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主动担当

    助力帮扶点脱贫攻坚

    开展智力帮扶,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各专业领域的专家,针对帮扶县的困境和需求,解决社会难题,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今年7月底以来,甘洛县连续受强降雨影响,人员伤亡惨重,铁路线中断。灾情发生后,学校立即组织了水利水电方面的专家展开研究,并组建课题组,确立了“山区河流智慧管理及防灾减灾”课题,为灾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保障。

    近年来,学校还先后为帮扶县编制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纲要、水利建设、招商引资、电子商务、区域交通、贫困村脱贫规划等县、镇、村级专业规划143个,帮扶项目分析报告8份。连续三年共组织师生330余人次赴四川省17个县开展脱贫成效及脱贫退出考核第三方评估,完成高质量的评估报告18份,意见建议3份,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扶贫移民局的高度评价。

    聚合社会力量,共同助力扶贫工作。近年来,学校除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130余万元以外,还聚合职工家属、校友和校友企业家、合作单位、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通过基础建设项目引入为帮扶县争取了5100余万元项目资金;举办农特商品推介会,现场销售商品80余万元,促成合作签约金额达33亿元;积极开展“以购代捐”,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两县产品1200余万元;扶持校友企业入驻帮扶县创办扶贫企业,引入投资1000余万元;通过爱心社会组织捐赠设备物资价值近525万元。

    截至目前,四川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和两县脱贫攻坚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直接帮扶2个县4个村1264人脱贫,两县帮扶受益达14.5万人。其中,岳池县累计实现205个贫困村退出、81936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并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摘掉“贫困县”帽子。甘洛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72个、63047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72%,拟在2019年底摘帽。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四川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肩负好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举全校之力集中攻坚,探索创新精准扶贫多元化路径,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对口帮扶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四川大学供稿)

当前:2版(2019年1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