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女儿5岁了,她迷上了《西游记》,我们夫妇二人索性给她来了个“立体式教育”,让她听《西游记》故事、看《西游记》小画册和86版的《西游记》电视连续剧。这样一来,女儿对西游记的人物和情节就有了更多的了解。
女儿虽然年纪尚小,但我发现她的思维并不简单,在看《西游记》电视剧的过程中,她总会提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问题,可见她是边看边思考呢!
比如,在看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故事时,她突然问我:“爸爸,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那他的金箍棒去哪儿了,怎么不用金箍棒砸开山呢?”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少年时代读《西游记》小说,不记得原著中交代了没有,但电视剧里肯定是没有答案的。但我想,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做家长的还是要认真回答,不能敷衍,否则岂不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认真思考了一下,给了她一个我认为合理的答案:“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时,金箍棒被他缩小成绣花针那么大放进了耳朵里。但是五行山限制了他的法力,金箍棒没有办法变化了。”对于这个答案,女儿似乎很满意。
有一集演到唐僧师徒过河,唐僧、八戒和沙僧坐在船上渡河,孙悟空则在船的上方飞过了河。女儿看着看着突然问:“爸爸,既然孙悟空会飞,为什么还让唐僧坐船呢?为什么不抱着唐僧飞过河去呢?”这个疑问我小的时候看《西游记》时也产生过,但这个问题有公认答案的,于是,我就告诉女儿说:“唐僧是凡人,自己不会飞。虽然孙悟空会飞,但凡人必须经历磨难才能取到真经,所以孙悟空就不能帮着他飞了!”女儿听罢点了点头,我又趁机说:“有一些苦是要亲自去吃的,别人代替不了,这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呀!”女儿听罢,很认同地点了点头,以后,类似的问题她再也没有提出过。
女儿的问题,有时也会超出我这个当爸爸的思维,令我无法回答。
比如前些天,我又陪女儿看《西游记》电视剧,有一集的剧情是唐僧被妖怪抓到了水下的洞府中,被绑在柱子上回答妖怪的问话。此前,看到孙悟空进入水底的时候,女儿问我:“孙悟空在水底下说话,他不会被淹死吗?”我解释道:“孙悟空有法术,所以他不怕水。”但这回当唐僧在水里开口说话时,女儿的疑问就来了:“爸爸,唐僧不是凡人吗,怎么也不怕水呢?”这个问题我可说不清楚了,只能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不知道。”女儿有些惊讶地说:“爸爸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呀!”我点头道:“是啊!爸爸也不是万事通啊!所以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懂得更多。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了答案,就来告诉爸爸吧!”女儿听罢,小大人儿似的点了点头:“嗯,那等将来我长大了,见到唐僧问问他,然后再告诉你吧!”我笑道:“好!爸爸等着你的答案!”
孩子的想象力需要被呵护,孩子的思考习惯需要被肯定,孩子的问题应得到充分的尊重。“西游迷”女儿每一个天真的问题,都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父母的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