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省衡水市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总要求,以创建为民的情怀、坚持不懈的努力、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跨越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同心同德齐抓共管
立足于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今年3月21日,衡水召开市文明委(扩大)会议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会议,吹响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攻坚战的冲锋号,各级各部门再加压力、再鼓干劲,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领导,调整了创城指挥部、办公室和11个创建工作组,主要领导协调调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力量直接抓,确保任务明确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出台了《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建立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规范创建标准,明确考核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创建工作体系,确保创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市创城办紧跟创建任务要求,对负责实地测评点位进行拉网式督导检查,建立台账清单,对照标准逐项逐条比对,并及时与点位负责人交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定期回访,对于整改不到位的盯住不放,不达标准不罢休,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从群众最关心的诉求切入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工作中,衡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最急需的诉求切入,狠抓城市精细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开展治理“七乱一提升”攻坚行动。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问题,持续开展集中治乱行动,处理市容整治案件2万余件;市区内建筑围挡全部改造成墙体围挡,公益广告刊登面积达50%以上,成为一道文明风景。
——开展洗城、清理乱贴乱画小广告、占道经营、广告牌匾、建筑围挡等专项行动。2019年以来,累计粉刷喷涂小广告3万余处;在市区主干道人行便道上新划定了3570个机动车停车位和9500平方米非机动车停车位,并增加了停车箭头标识。
——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针对区域、街道、社区创建情况,分别实行“片长制”“路长制”“楼长制”,主次干道推行18小时保洁管理、机械化清扫,清理城区积存垃圾千余吨。
——老旧小区结对帮扶共建活动常态开展。创建和谐友爱的小区环境,180家市直、区直单位结对帮扶500余个生活小区,每周六开展“访千楼进万家”、环境卫生清理、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
——树立全域创建理念,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四大创建行动。以“提质提效、文明服务”创建竞赛、“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主题作品征集、校园“六个好”、村镇“十个一”等活动为载体,先后评选出了市级文明单位322个、文明家庭19个、文明村镇82个、文明校园26个,推动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新热潮。
志愿服务温暖衡水大地
义务维修家电,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环保宣传……目前,衡水好人志愿者协会有志愿者近千人,每年开展公益活动150余次。而这,只是衡水众多志愿者团队的一个缩影。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衡水启动了爱心门店、文明交通劝导、“万名党员集中日行动”等15个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
“目前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衡水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目前,衡水注册志愿者达到20余万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3000余个、专业志愿者团队1000余支,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30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0余次,推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先进典型300余例。
在巩固和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中,衡水持续深化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志愿服务网络,志愿服务花开遍地,影响不断扩大——
131个市直单位出动志愿者在城区主要街道清理环境卫生、劝阻不文明现象;市文明办、市教育局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系列活动,全市各中小学生变身小志愿者开展爱老敬老、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全市382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到贫困乡村、贫困户开展理论宣讲520场次,普及科技信息、宣传法律知识等405场次,开展义诊义演等志愿服务活动近2100次……
点滴之水,汇聚成洋。在衡水,志愿服务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蓬勃发展,志愿服务已不仅是新时代衡水人的一种精神追求,而且成为更多人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温暖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