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推进移风易俗 凝聚建设新海东的合力
旦正措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陈规陋习逐渐破除、城乡环境整洁有序、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社会正气得到了弘扬,文明新风得到了培育,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精神基础进一步夯实,凝聚起了建设新海东的强大合力和向心力。

    海东市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大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自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婚事新办3013户,丧事简办1921户,喜事小办1480户,简化程序575项,节约开支1.99亿元,打造了海东移风易俗新气象。

    强化制度建设

    促进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海东市把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列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与从严治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研究出台《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建立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报告制度》等一系列文件。结合党纪党规和自身实际,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严格禁止党员干部以任何方式参与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助长“天价彩礼”等陋习行为。党员干部还要带头落实移风易俗有关规定,把婚丧喜庆事宜作为重大事项主动向纪委报告,营造勤俭节约、严格自律、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坚决当好移风易俗的示范者。

    截至目前,全市1587个行政村中,有1219个行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1384个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整合资金18651.56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1298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实现516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仅2019年上半年各县(区)开展“文化惠民、助力脱贫”各类文化活动就达1043场次。

    开展专项整治

    推进移风易俗出拳有力

    海东各县(区)纪委监委把移风易俗专项治理纳入日常督查、巡察工作、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查找违规违纪问题、检查各地移风易俗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循化县于6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工作的补充意见》《移风易俗奖惩意见》。平安区按照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总体要求,制定出台了《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加强载体建设

    助力移风易俗开花结果

    海东市以“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将移风易俗作为各类评先树优活动的重要条件。各县(区)全面深入挖掘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各类新闻媒体开设移风易俗专栏进行宣传报道。化隆县《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的指导意见》在“化隆宣传”“微化隆”等微信平台发送后,点击量超过8万人次,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参与度。平安区沙沟乡桑昂村村民祝某某办理母亲丧事时,带头取消“回礼”,为全村开了一个好头。

    海东各县(区)各乡镇全面建立“一会”(红白理事会),形成“一约”(村规民约)。各乡镇每年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对重视移风易俗工作且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社区)、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带头示范作用明显的家庭以及热心群众、在红白事操办简化中作用发挥显著的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不遵守参照标准的居民群众,取消其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评先推优的资格。今年以来,仅循化县白庄镇移风易俗新办婚事35起,每户减负10万元以上,为农牧民减轻负担600余万元。互助县全县婚事新办191例,丧事简办196例,喜事俭办196例,节约开支达1500余万元。

当前:3版(2019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