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夕,甘肃省兰州市市民袁素琴早早地起床,一番梳洗打扮后,来到一家饺子馆,与“银发志愿队”成员们一同包饺子。
66岁的袁素琴身着绿色马甲,头戴红色帽子,颜色搭配多少有些不协调。“帽子是去年参与志愿活动的奖励。”她解释说,这是一份荣誉,要随身携带。
“孩子在西安上班,唯有节假日才能回家。”作为独居老人的袁素琴介绍说,前些年,她形单影只,每日必备项目便是看电视、晒太阳,逐渐习惯了深居简出,人也显出了颓态。
如今,袁素琴参加大众眼中的“银发志愿队”——青松志愿服务队已有1年半。在她的朋友眼中,这位爱笑的老人丝毫没有了往日的颓态。
青松志愿服务队是兰州城区一支特殊志愿服务队,成员平均年龄超70岁,她们因爱心而相聚在一起,为孤寡、独居、空巢高龄老人送去一份温暖。
“身边有了朋友,大家相互关照,孩子也放心不少。”袁素琴告诉笔者,加入志愿服务队,不仅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高龄老人,宛如开启了一个人生新阶段。
在大众眼里,“银发志愿队”成员们似乎年事已高。但在现场,笔者发现,洗菜、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她们样样拿手,不到1小时,近1000个饺子已成型。
72岁的李永学也是“银发志愿队”的一员,他手持照相机,不停地变化角度,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瞬间。他说自己刚退休时,加入了老年自行车车队,但随着年纪渐大,身体无法支持剧烈运动,日子越过越无聊,孤独感也越发明显。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邻里关系却越发陌生,甚至对面住户都互不熟悉。”李永学谈及志愿服务时说,大家虽无血缘关系,但如今,更像一个大家庭,有了归属感,有了亲密感。
“老年人虽上了年纪,但正因为年龄相仿,沟通时更加方便。”68岁的胡黎华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她认为,就算年龄大了,依旧能为邻里互帮互助贡献力量。
笔者跟随“银发志愿队”成员前往孤寡、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家中,在寒冬中送上饺子。
家住兰州城区一小区6楼的张文英,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显得格外高兴,并与“银发志愿队”成员攀谈起来。
84岁的张文英是一名独居老人,她告诉笔者,因身体原因,她上下楼梯吃力,处于足不出户状态,但时常会有“银发志愿者”来看望她,欢声笑语让她倍感温暖。
兰州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贺亚雄认为,在志愿服务中,老年人的时间、精力相对充足,也更容易沉下心,与“老大姐”“老大哥”畅所欲言,此举既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也温暖了社区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