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造血同提升 提振脱贫精气神
——四川省通江县精神扶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程聪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持久发展,不仅要重视物质脱贫,更要重视精神脱贫。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四川省通江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紧扣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注重用文化、文明和道德的力量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

    坚持问需导向,补精神之“钙”强信念

    通江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针对贫困户缺乏信息、技术以及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强烈等客观实际,组织300名科技特派员(农技员),组建200余支文艺小分队、525支女子攻坚小分队、525个“农民夜校”,宣讲政策、传授技能,帮贫困群众树立主动脱贫意识、增强脱贫技能。

    看到文艺小分队脱贫励志演出后,诺水河镇柳林村贫困户李国芝立下“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决心,在帮扶干部和小分队的帮扶下,他积极发展种植养殖,提前一年成功摘掉贫困帽。

    两河口镇小南山村的村民想学什么技术,提前告知村“农民夜校”校长,就能邀请科技特派员现场授课。同时,通江依托远程教育站点,以“视频播放+教师讲解”的方式累计培训群众超过20余万人次。

    县融媒体中心开辟“我要脱贫了”电视专栏,天天宣传典型、周周曝光“懒汉”,同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手机台App、论坛同步推送,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全县贫困户脱贫人数达112199人,15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7.6%降至0.2%,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标准。

   坚持政策驱动,头雁领航群雁飞

    通江县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驱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在外务工人员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着力培养一批“头雁”,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创新开展返乡创业项目行政审批代办、金融信贷领办、公共服务快办、跟踪协调促办,开辟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乡村社会环境。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返乡创业3000余人,回乡创办投资规模100万以上企业和经济实体400余家,带动就业2.16万人,其中贫困户达8000余人。

    现任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育贤回乡参与脱贫攻坚,探索出“党建+政府+企业+金融+保险+贫困户”的“六位一体”养殖模式和“五方联动”产业扶贫模式,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6000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在多地经营房地产生意的薛宇,2016年回乡后,依托家乡的好山好水,牵头成立了铺子岭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发展生态种养和森林康养,有效带动了全村贫困户和村民。

    鹰歌葡萄庄园董事长熊纯华,2011年返乡,带领150户合作社社员种植葡萄140余公顷;建成乡村酒店,带动50多名贫困村民就业脱贫;建成葡萄酒生产线,助力3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随着“归雁”返乡创业,“雁阵效应”逐渐形成,通江乡村焕发出日益丰沛的生机。

   坚持智志双扶,思想造血同提升

    通江县将扶智扶志作为脱贫攻坚的催化剂,为乡村振兴强本固基,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提振群众脱贫信心、培育文明乡风。

    提升群众精神面貌。通过女子攻坚队整理内务、文艺小分队精心编排节目演出、农民趣味运动会凝聚活力,使群众的精神风貌得到转变,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文艺小分队把思想教育融入趣味活动,有针对婆媳、夫妻、邻居“三大关系”专门设置的“组合竞赛”,也有挖掘乡贤文化、红色文化内涵精心编排的创新节目,农村思想道德阵地不断巩固。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通过把政策理论、思想道德、生活常识、生产技能、文化需求等项目“打包”输送,为基层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民胜镇鹦鸽嘴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村级“道德讲堂”;云昙乡蒲家坪村20多年没下过山的向大爷,因为参加“五星示范户”活动走出了大山;在永安镇得汉村,参加过“村晚”的人都希望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多开展、常举办。

    提升农业科技能力。通过专家现场授课、企业结对指导和实地参观学习,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显著提升,科技种养、生态产业、特色品牌等先进理念深入人心。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和重点,通江走出了一条“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电商扶贫新路子,直接带动1380户贫困户和2450户非贫困户增收。

    提升社会满意度。运用乡愁情结集聚向心力,在外人员专程回乡参与活动的人数逐年上升,群众归属感不断增强。基层干群在活动中吐心声、话发展、增友情、促团结,网民和“微友”为活动纷纷点赞。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满意度、依赖度不断提升,党心民意进一步凝聚。

 

当前:2版(2020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