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湖北省十堰市公交司机郑化兵开车时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路过女子鞠躬致谢,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全民关注、全城点赞。而对于郑化兵来说,斑马线前的礼让早已成为职业习惯。如今的十堰,随着文明风尚的愈加浓厚,一幕幕“文明交通”的温暖场景在十堰随处可见。
红绿灯处,人车交错经过,井然有序;斑马线前,车辆减速礼让,暖意融融;每一辆车,每一位行人,都成为了流动的“文明符号”……近年来,十堰紧紧围绕“治理交通乱象、创建文明交通”这一总目标,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交通秩序治理行动,既有利剑高悬的监管,也有教育为主的惩戒。让文明出行根植于心,让人车互让成为每位市民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敲门行动”让斑马线礼让成风景线
在斑马线前,虽然没有交通信号灯,但来往的车辆纷纷自觉减速让行,行人们一边快速通过,一边给司机们竖起了大拇指,几十秒钟的等待,绘就了斑马线上的温暖风景。正如司机王先生说,与人方便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到了善意和满足。
这番景象的出现,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文明自觉,也离不开市交管部门的整治与引导。
不久前,两名交警根据车牌信息,敲响了陈某的大门,对其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看到交警手中的视频,陈某十分后悔,承诺以后要文明驾驶,自觉礼让行人。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市交管局大力开展不礼让斑马线“敲门行动”,不定期选取2至3处斑马线作为查处点,对未礼让行人的机动车司机采取选、拍、查、敲、教、签、站、罚(上门出示违法行为证据、上门教育、上门处罚、站岗一小时、签订一份文明出行承诺书)等形式的批评教育处罚,以此唤醒广大司机的文明自觉。这种做法得到了驾驶员的认同与理解。
“善意处罚”让看灯过马路渐成习惯
近日,在十堰城区朝阳路四堰巷附近,一名女子过马路闯红灯被交警拦下,接受教育后,女子在路口站岗执勤,成为一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同日,在张湾区大岭路路口,一位男子横穿马路被交警批评教育,认识到错误后,男子将此次事件发到朋友圈集赞,号召更多人遵守交通规则……人性化的处罚不仅能够让当事人更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借此机会将文明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不仅影响城市的文明形象,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此,市交管局改变原有治理模式,推出了“三选一”处罚举措,即对横穿马路、闯红灯的行人,可从“罚款10元、义务志愿劝导、发朋友圈曝光集齐20个赞”三种方式中任选其一,该处罚模式一经推出,获得了市民的认同。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根治行人横穿马路和闯红灯这一“顽疾”,市交管局针对行人同步开展了“敲门行动”。首先从学校和公职人员入手,通过媒体暗访拍摄、人员身份识别,最后上单位对当事人采取“四个一律”,即一律上门出示证据、一律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安全教育、一律签订承诺书、一律进行“三选一”处罚,从而实现教育一个、引导一批的效果。
据介绍,通过各类形式整治活动的开展,目前,十堰城区各个路口闯红灯不文明行为同期下降30%。
“一人一码” 让文明出行成为常态
日前,市交管局召集外卖企业负责人和23名外卖骑手召开文明交通集中教育约谈会,对外卖骑手中存在的随意调头、穿插、逆行等交通乱象进行了分析,对去年以来涉及外卖骑手的交通事故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骑手集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为进一步治理外卖交通乱象,市交管局实行“一人一车一码”管理制度,对每名外卖骑手进行“唯一性”编码,骑手统一穿着外卖企业配发的背心,背心进行统一编码,送餐箱进行统一编码,背心、送餐箱编码一一对应;突出整治加装棚伞、非法改装、无牌无证、非法载人、逆向行驶、压线横穿、不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对查获的外卖骑手一律暂扣车辆、一律集中教育警示、一律开展文明交通体验、一律约谈企业负责人,同时同媒体建立曝光机制,定期对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曝光。
此外,十堰还集中开展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和中小学校园周边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严格落实校园周边 “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制度;设置 “一校一岗” “护学岗”,对校园周边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整治力度,解决市民接送学生停车难和上学、放学时段校园周边交通堵塞问题;全面优化交通安全设施,增设道路中心隔离护栏,完善电子监控设备,对城区交通标志、标线、标牌进行美化优化……
车让人,让出的是文明和温度;人守规,守住的是尊重与安全。如今,市民出行的安全系数更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更低了,在“让”与“守”之间,体现的是现代城市文明和谐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