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北京市延庆区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以“创”发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以“创”提质
用社会动员机制服务世园会
在全市率先实施全民文明素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集中打造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道等,制定了《延庆乡亲文明公约》,通过教育引导,营造舆论氛围;积极推动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全区各文明单位在职党员工作日参与文明交通引导、周末在社区参与大扫除等。同时,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活动,通过实践养成,使彬彬有礼成为“美丽延庆人”的重要标识;紧抓服务保障世园会这一重要契机,开展了以“延庆是我家·世园靠大家”为主题的13类共33项重点活动,推出志愿服务项目90个,423个村庄、社区建立了846个长期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群众达26万人次。
以“创”促管
用综合治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
在世园会的带动下,延庆区景观品质大幅提升,环境水平显著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大步推进,“1+8+8+19”(即一办、八部、八组、十九个分指挥部)的组织体系高效运转。同时,建立了区领导包单位、包指标、包网格、包责任的“四包”机制,八大指挥部建立了“周报进度、半月评价、一月督查”制度,全区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城市管理“责任链”。此外,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包括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群众监督在内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了常态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建立了文明城区创建智能系统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创建工作台账化、档案电子化、创建网格化、考核数字化、管理动态化。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创新构建了“街巷长制、小巷管家”制度,完成了114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为公共设施“上户口、亮身份”,城区547个公共设施都设置了二维码。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以“创”惠民
用问题解决机制增强群众满意度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就是不断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优化流程解决“民所呼”。延庆区联动指挥中心将原有的创文热线等集中整合到“12345”热线,实现了“一个号码管服务”,并将处置结果纳入区级部门绩效管理考核和乡镇的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倒逼各镇、各部门优化管理流程、落实问责机制。一案一策解决“民所愿”,针对社区架空线处理、绿地补植、道路修补出台了“三项政策包”;针对楼道堆物问题,开展了废旧物品置换活动,调动了广大群众清楼道、净社区的积极性;针对“僵尸”自行车问题,组织了“僵尸”自行车专项整治活动,清理了“僵尸”自行车千余辆;通过志愿带动、媒体曝光等积极推进文明交通专项行动,提升市民文明出行的意识。现场办理解决“民所议”,每月定期开办“延庆乡亲议事会”,完善“现场派发、部门承诺、联合办理、后续跟进”的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办事机制。
以“创”增效
用精准的公共服务机制推进守正创新
作为全国第一批命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区,延庆区将创文工作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推进“点单派单”的精准化服务模式。为基层所(站)提供理论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科技科普、教育培训、文化活动、医疗养老、体育健身七大类上门服务。目前,仅公共服务超市已面向基层群众发布了583个服务项目。同时,群众可根据需求自主点单,423个村社区实践站、18个街乡实践所,都可以登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平台,自行登录端口,浏览公共服务超市和文明实践基地,根据村内的集中需求直接点单,职能部门根据点单信息有效派单。此外,延庆区积极破除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整合服务渠道,目前,面向基层的各类公共服务统一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推动实现了工作渠道整合、工作内容整合,促进了公共资源的盘活整合和联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