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米糖甜如蜜
谢章成

    我的家乡在赣北,这里山好水好,还有许多美食小吃,米糖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那里的米糖是用麦芽煎出来的,又叫麦芽糖。这种糖吃起来绵厚柔软、甘甜如蜜,食之满口生津,是家家户户过年过节的必备美食。米糖好吃,煎米糖却很考验技巧,不是每家都能煎出来的。母亲是煎糖高手,煎出的米糖又白又脆,摆在桌上,客人见了无不啧啧称叹。

    记得小时候,每到隆冬,田里的活儿都忙得差不多了,母亲便趁着这个难得的空闲煎上一两锅米糖,作为过年的储备。母亲先选两三升上好的麦子,倒在盆里用水浸湿,待其生芽。麦芽见光后会变青,因此要把它放到地窖里,用布盖得严严实实。麦芽长到一寸长左右时,将其从地窖里端出来,掀开上面那层布,密密匝匝的麦芽像是一盆银针,煞是漂亮。把麦芽斩碎,掺上两升米一起磨制成浆,就可以放到大锅里煎了。

    煎米糖要大火。我年龄尚小,其它事做不了,便在灶前帮着母亲烧火。熊熊的火苗腾出灶口来,烤得我脸上、身上热烘烘的。锅里的麦芽浆煎得汩汩直响,不停地鼓起一个个泡泡,灶房里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甜味。那些泡泡越鼓越大,麦芽浆也成了麦芽糊。待到鼓起的泡大得盖过了整口锅,母亲便用一双筷子往锅里插一下,然后抽起来,以均匀的力道将两根粘有麦芽糊的筷子平拉开。这时,筷子上的麦芽糊拉得像一面展开的小旗。母亲用手指在那面“旗子”上轻轻弹几下,要是旗面不破,说明麦芽糊煎到了火候,成了米糖糊,此时就可以起锅了。

    母亲将滚烫的米糖糊舀进盆里,待它稍稍冷却后,便要开始扯糖了。扯糖最难也最累人,这道工序要由父亲来完成。扯糖有一个专门的工具叫做“挂啄”,是木头做的,有两尺来长,形状像是个“7”字。“挂啄”的一头有个洞,父亲将绳子从洞中穿过,把“挂啄”绑在楼梯的梯柱上,让那个“啄”朝上。然后在自己手上抹点茶油,以免米糖糊粘手。父亲把米糖糊揉成一大坨,放那个“啄”上来回扯动,米糖糊被扯成很长很长的条,眼看就要掉到地下,父亲眼疾手快,双手用力一甩,又把它箍回“挂啄”上了。就这样反复扯动一两个小时,米糖糊越扯越硬,由深黄色变成了浅白色,米糖就算扯成器了。此时虽是隆冬,扯一次糖,父亲却能大汗淋漓。

    米糖扯好后,便可以做米糖块了。母亲拿一只盘箕搁在两条长凳上,倒些薯粉在里面。父亲把扯好的米糖捏成一根根长条放到盘箕里,由母亲把它们切成小段,再拍一拍,就成了米糖块。

    拍米糖块很简单,我也帮着做。我坐在盘箕边上,胯里夹着个小火笼,用手掌把那些小段拍成一个个圆圆的米糖块,并不时地往口里塞上一块。身上暖暖的,嘴里甜甜的,那滋味真是美极了。

    米糖块做好后,为了防止粘连,母亲会在坛里放些米泡(即米花),把米糖块埋在里面,盖紧坛口,到正月里再拿出来待客。米糖煎好后,还可以拌上米泡、芝麻或花生,做成米泡糖、芝麻糖和花生糖。用来待客或是作为零食,都再好不过了。有了这些风味各异的糖,我们的日子也非常甜美有味了!

 

当前:A3(2020年0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