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今年83岁的张洪恩,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党员。自1996年退休以来,他23年坚持不懈地自掏腰包订阅报刊,办起“川化阅报栏”,义务为大家提供阅读服务,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荣获“成都市文明市民”“四川好人”等称号。



2019年12月24日下午,冬日的暖阳倾洒在四川省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川化阅报栏”张贴的报纸上,12张报纸展板前早已站满了认真看报纸的居民。
没过一会儿,一位胳膊里夹着厚厚一卷报纸的八旬老者步履蹒跚地走过每一张报纸展板,来到“川化阅报栏”的工作室里,见报纸展板前站满了看报纸的读者,他那苍老的面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就是“川化阅报栏”的创办者,23年坚持不懈地为大家提供阅读服务的张洪恩。
创办报栏 免费为大家提供阅读服务
23年前,60岁的张洪恩从川化集团法律顾问的岗位上正式退休。刚退休那会儿,张洪恩没想好退休后的生活该干些什么,闲不住的他只好把时间花在读书看报上。
张洪恩读书看报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地方用红笔圈点一番。一天,在这不经意的圈圈点点之中,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身边喜欢读报的居民有很多,何不利用这些报纸帮助他人,让大家一起来看?
于是,张洪恩拿出积蓄,把川化家属院门前的旧仓库租了下来,平整了房前的地块,又买来木板和玻璃,制作了几块简易的展板——这便是“川化阅报栏”最初的模样。旧仓库则成为了他进行分类、阅报、张贴、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场所。
从1996年开始,张洪恩每年自掏腰包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挤出近万元订阅20余种报刊,内容涵盖时事、人文、法治、维权、健康等方方面面,免费为大家提供阅读服务。
“报栏一推出,吸引了大量的群众,看报纸的、咨询法律知识的……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始料未及的。”张洪恩告诉记者。
川化集团退休职工众多,报栏的创办,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看新闻、知天下”的好去处。川化党委知晓这一情况后,认为张洪恩这一举动是助人为乐精神的体现,便专门给他划出一块地方,用来摆放报纸展板。
近年来,在化工路社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川化阅报栏”的规模不断扩大,报栏由过去的木质结构换成了钢塑结构,不仅安装了带棚的展架,还在旁边安置了几把长椅,方便居民阅读和休息。
23年坚守 社区群众的“导读员”
“办报栏,不是把报纸张贴出去就对了,还要勾重点、带着读。”每天早上6点,天还未亮,张洪恩便早早地来到“川化阅报栏”,精心为读者准备一天的“精神食粮”,当好社区群众的“导读员”。
7时左右,当报车载着报纸到达后,张洪恩又进行着紧张的接报、分类、阅报等工作。他将报纸分类整理好后,便拿出小石头、红色墨水、细毛笔一一摆放在办公桌上,带着老花镜伏在桌案前,用石头将报纸的四个角压住,一边阅读报纸,一边用蘸了红色墨水的毛笔细细标注国家大事及民生政策。“报纸上有很多国家政策,很多知识,把重要的标注出来,既加深了自己的印象,又方便了大家阅读。”张洪恩一边说,一边继续用红笔标注着。
8时左右,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张洪恩开始用手工制作的米糊贴报,然后将报纸展板一块一块地抬出去挂在展架上。渐渐地,报纸展板前又像往常一样,陆陆续续地挤满了前来读报的群众。
“有多少人来看报、什么时间看报人数最集中、哪一类的新闻大家更关心……”每一天,张洪恩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并密切关注大家的看报需求。“根据大家的看报需求,及时调整阅读标记,才能为大家提供更方便的阅读。”张洪恩说道。
到了傍晚18时,夜幕开始降临,张洪恩又在读报爱好者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撤下报栏的报纸展板,清理旧报纸,为第二天更换新报纸做准备。
“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报纸一定要看,报栏一定要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23年来,张洪恩一直满怀热忱地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余热。据粗略统计,23年来,“川化阅报栏”已累计贴报23万余张,阅读人次超过25万。
初心不改 继续为人民服务
“房屋产权期限从哪天开始算?”报栏上一处用红笔勾画的标题吸引了读报爱好者丘炳才的目光。丘炳才告诉记者,自23年前报栏开始推出以来,他几乎每天都会抽空来看看报纸。“要不是张洪恩,好些政策、法律我们都不清楚。”丘炳才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关心的内容用手机拍下来。
77岁的张大爷也经常骑着自行车来报栏看报。“虽然现在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多了,但我总觉得看报纸是一种情怀,退休17年了,只要有空,我就会来这里看报纸。”在张大爷看来,“川化阅报栏”是贴心的,张洪恩的红笔标注方便阅读,看起来不费神。
23年风雨无阻,23年坚守初心,张洪恩通过报栏传递着党的声音,传播着党的政策方针,即使在2016年底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癌症,在经历短暂的心理调整后,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
张洪恩的坚持,感动的不仅仅是来报栏看报纸的读报爱好者,还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和志愿者。在张洪恩精神的感召下,化工路社区磐石先锋志愿服务队、馨化老党员工作室的一名名党员、志愿者从报栏前的看报人纷纷转变成了报栏的志愿服务者,相继加入到报栏志愿服务行动中,一起为社区群众服务。
如今,张洪恩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在与病痛作斗争的同时,他初心不改,每一天,他用红笔标注的报纸依然风雨无阻地及时与广大读者见面。“报纸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阵地,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一直把报栏办下去,继续为广大人民服务。”张洪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