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紧紧围绕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和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建设目标,坚持提升行业组织服务能力,强化思想保障、措施保障、需求保障和制度保障,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切实推进殡葬改革,“崇尚简约、传承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铺集镇,红白理事会在红白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以深化白事改革为切入点,铺集镇扎实推进“德孝铺集”建设,按照一个班子、一项章程、一套设备、一条龙服务的思路,推选产生村级红白理事会组织,具体负责操办本村群众家庭红白事宜,着力打造了有场所、有人员、有章程、有氛围、有标准,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的“五有一纳入”规范化红白理事会服务体系。
党员干部带头干,激发了群众参与支持红白理事会办理红白事的积极性,营造了人人支持、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推动移风易俗入脑入心。西皇姑庵村开展白事改革,村书记主动担任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义无反顾地使用丧事简办的新办法为其母亲治丧,为移风易俗开了个好头,博得村民一致称赞。高家庄村一户村民去世,家里人想大操大办,村红白理事会主动上门,既讲道理、又算经济账,劝导逝者家属树立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思想观念,经过努力,他的家属决定采用简化治丧程序,丧葬支出从15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以实际行动支持了白事改革。
现在,不请吹鼓手,改奏哀乐,简化治丧程序;变按门牌摊派待客为村委会白事大厅待客,免去了派客对其他村民的叨扰;变披麻戴孝为戴白花、黑纱,亲朋吊唁“份子钱”不超过100元,减轻人情负担已经成了胶州市各村镇的共识。铺上四村村民办白事,村支部书记主持,村文书登记账目,村干部义务帮工,让逝者家人从心里感觉到改革后更有“面子”。
为避免不顾及群众思想和情感实际搞“一刀切”,胶州市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工作方案,在破除陈规陋习的基础上因村施策、因民施策,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既明确移风易俗“底线”,触碰“底线”的坚决扫除;又明确群众迫切需要而且不影响改革大局的“弹性区间”,更好地打开群众心结,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巩家庄村村庄大,人口多,每逢村民红白事,村红白理事会为让村民深切感受到改革办丧事也很有“面子”,聘请了两支专业服务队,两支队伍不比排场比服务,费用从2000元降到600元。针对因改革而“失业”的司事客、吹鼓手,加强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司事客加入“身边人讲身边事”传播正能量;引导吹鼓手加入“邻里艺术团”丰富村民文娱生活,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为确保改革常态化、长效化,谨防陈规陋习“开倒车”,成立了移风易俗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丧事简办的实施方案》,为殡葬改革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每季度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对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排名靠后的村庄进行重点督导,并安排专人驻村指导,查找问题,限期整改。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作为规范村民办丧事的依据,为想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村民敲响了“警钟”。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改革成功的村庄进行表彰奖励,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积极推行改革的村民适度补助,使村民真正实现了变“要我简办”为“我要简办”。
目前,胶州市811个村已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农村丧葬费用从户均15000元左右下降到现在的2000元左右,每年可节约资金9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