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一朵朵鲜艳的文明之花开遍土乡,滋润着土乡的每一寸土地。
按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该县积极挖掘选树了从群众中走出来的“草根”道德模范。先后开展了“感动土乡”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最美乡村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挖掘、选树各类道德典型共131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风尚。尤其是2019年,该县的“种树老人”李洪占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这是继该县“背母求学”的白永皓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之后,土乡大地涌现出的又一位全国道德模范,全县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该县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出台了《互助县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喜事俭办,规定了红白喜事的办事规模、办事标准及办事程序,全县各行政村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全覆盖。高额彩礼、孝道式微、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在土乡大地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县婚事新办200余例,丧事简办400余例,喜事俭办200余例,节约开支2000余万元。
针对当前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自主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该县创新开展了“六学六育”主题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组建了县、乡两级宣讲团86支,成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294所,充分利用道德讲堂、讲习所等阵地开展感恩教育1000余场次,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和文艺文化等形式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党的大政方针、各项惠民利民和扶贫政策等,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去年10月,该县被中宣部列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县。
此外,按照“一城带多城,多城促一城”的思路,该县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齐心协力地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多城联创”工作,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逐步转变。全面启动了志愿者注册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志愿者队伍118支,注册人数达1.4万余人,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积极开展了群众思想道德教育、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消夏广场文艺演出”“文明交通劝导”“清洁家园”等主题实践活动。成功创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国家卫生县城,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日趋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