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探访——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漆世平

社区居民在老友记茶舍下棋

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

 

    新闻提示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成立于2002年9月,常住人口以川化集团、原化机厂、成桥厂职工家属为主,共计3378户,11077人。近年来,特别是去年8月青白江区挂牌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等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来,化工路社区党委以居民利益为切入点,用心服务辖区居民,同时充分发动居民参与小区院落治理,全力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

    “唢呐吹,大鼓擂,好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脸儿绯,笑弯眉,欢聚一堂共同举杯。春风吹,醉心扉,好日子越过心里越美……”2019年12月24日下午14时,当记者走进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时,一群社区居民在忆川化·邻聚楼前,正伴着这首《吉祥中国年》欢乐地跳着舞。

    走过忆川化·邻聚楼,沿着张贴有社区发展老照片的记忆驿站往里走,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载歌载舞的社区居民,以及阳光会客厅内其乐融融的干部群众……严冬的寒意丝毫没有减退社区居民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休闲娱乐的热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地融入到了化工路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中。

    社区居民

    每日“打卡”幸福生活

    24日上午9时,家住化工路社区锦绣北苑小区的钟先群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来到了忆川化·邻聚楼1楼的幸福哆来咪(练歌房)唱起了歌。“每天吃了早餐,我们都会来邻聚楼‘打卡’,唱歌、跳舞,邻里空间有课时便去那里跟着手工老师学习剪纸、扎染、刺绣等。”钟先群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在扎染课上制作的布包。

    和钟先群一样,75岁的易赐杰每天也会到邻聚楼“打卡”,不一样的是,他打卡的地方不是幸福哆来咪(练歌房),也不是百姓礼堂(舞蹈室),而是老友记茶舍。在这里,他每天都要坐在棋桌前跟老伙计们“相互厮杀”好几个回合。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川味书屋内,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了众多居民观看;乐动车间(乐器房)里,几位居民正在吹拉弹唱;川画馆(书画室)内,整齐摆放的墨宝旁,三五文友正对着一幅梅花图交流心得……社区里的每一处居民活动场所都有居民积极、有效地参与着、共享着。

    据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介绍,2019年以来,该社区结合示范社区打造的契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提档升级,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忆川化·邻聚楼、阳光会客厅、生活馆共计26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及居民活动空间,新增百姓礼堂、乐动车间、时光影院、幸福哆来咪、川画馆、老友记茶舍等,同时将原来的停车场改为多功能运动场,新增设乒乓球桌、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健身设施,为居民提供了集文化熏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免费活动场所,满足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400余名志愿者

    共同守护幸福家园

    每天清晨,有43年党龄的退休老党员黄志金都会早早地起床,步行十几分钟来到长流河化工路社区段,清扫河岸的垃圾。

    今年67岁的黄志金是化工路社区磐石先锋志愿服务品牌民间河长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这项清扫河岸垃圾的工作,他已经志愿干了好几年。

    “一切都值得,通过自己的简单工作,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个优美舒心的生活环境,挺好的。”24日下午,当记者见到黄志金时,他笑着对记者说道。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黄志金不仅加入了民间河长志愿服务队,还加入了环保志愿服务队、民间调解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每天都忙着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调解居民纠纷、帮助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工作,现已义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社区居民积极加入志愿服务活动中。2019年7月,黄志金获评社区“十佳好人”。

    黄志金是化工路社区现有的1400余名志愿者中的一位。与黄志金一样,社区里的每一名志愿者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尽己所能地为这个“社区大家庭”贡献力量。目前,化工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致力于打造磐石先锋志愿服务品牌,已成立了民间河长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等30余支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伍。

    为了激励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化工路社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志愿服务积分细则。“环境卫生——义务参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积2分/次;送餐——为行动不便的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积5分/次……”在忆川化·邻聚楼1楼的邻聚小管家工作室的墙上,《化工路社区志愿服务积分细则》明确地注明了17项志愿服务内容的积分值,1积分等于1元。社区里的每一名志愿者都持有一张“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卡”,志愿者每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可到相关工作人员处进行认定并集印章一枚,积分可到社区便民食堂、便民超市、理发店等地按市场价兑换相应物品及服务。这是社区对志愿者的爱心回馈。

    2019年12月24日上午,星耀志愿服务队的何立秀便用志愿服务卡上的20个积分到忆川化·五村小卖部便民超市兑换了总价值为20元的一瓶酱油和一包榨菜。

    据了解,忆川化·五村小卖部便民超市内设有志愿积分兑换点,建有志愿公益专柜,志愿者们凭志愿服务卡便可在志愿公益专柜兑换自己的爱心商品,包括酱油、醋、料酒、味精、榨菜、奶茶等生活用品。

    夕阳互助

    搭建邻里沟通桥梁

    “喂,老张,走,买菜去!”

    “好的,老王,你在楼下等我一下,我收拾收拾就下来。”

    这样的电话通话内容时常发生在家住化工路社区侨家大院小区的王玉娥和张群仙两位空巢老人之间。今年1月,化工路社区开展了“守望相助,邻里相亲”活动,78岁的王玉娥和77岁的张群仙便在这时自主结成对子。

    “我们俩的老伴都去世了,儿子、女儿也都在外地工作,她住1单元,我住2单元,结成对子后,我们更是形影不离,老老互助,一起散步、买菜,每天都要相互帮着做这样做那样。”王玉娥告诉记者,结成对子后,她和张群仙相互照顾,不仅生活不孤单了,在外工作的孩子们也安心不少。

    采访中,王玉娥的右手上一直佩戴着“新时代川化大妈”红袖标。记者了解到,王玉娥也是化工路社区的老年人互助服务项目“川化大妈”的成员。

    2019年10月28日,化工路社区“川化大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正式成立,成员皆为5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以小区安全防范、环境卫生治理、邻里守望等为服务内容。

    “力所能及地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拎个东西上来,看到老人下楼时不方便上前扶一把……这些生活中随意而为的小事皆是‘川化大妈’义务服务的内容。”侨家大院“川化大妈”小组长袁帮秀对记者说道,侨家大院“川化大妈”志愿服务队现有54名成员,年龄最小的55岁,最大的91岁。

    “成立‘川化大妈’志愿服务队伍主要是为了搭建居民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宣传助老爱老理念,号召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夕阳互助服务中来。”据钟会萍介绍,目前化工路社区的全部小区院落均成立了“川化大妈”志愿服务队伍,成员仍在持续增加中。

当前:B1(2020年0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