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网红公路在江苏张家港市民朋友圈刷屏,这便是贯穿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沿江公路。由西向东,3D手绘艺术村、知青文化主题公园、年代记忆墙、彩色稻田画……一个个“网红”村落串珠成链、一步一景,擘画了美丽乡村的新画像。
作为张家港唯一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板块,常阴沙正朝着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目标全力冲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陈雪明表示:“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阴沙要把风景建在田埂上,将乡愁刻在田野间,书写出‘美丽常阴沙’的新篇章。”
一条网红路勾画“美丽常阴沙”
耕地的老牛、钻地的小狗、可爱的河豚、广袤的稻田、蜿蜒的小路……走进位于沿江公路旁的常西社区闸北圩,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来自上海的专业团队创作的16幅惟妙惟肖的3D手绘画,常阴沙的美丽故事也从这里起笔。
沿江公路是贯穿常阴沙的一条过境干道,由西向东串起了常西、常北、常兴、常东四个社区。常阴沙因地制宜,以沿江公路为轴,秉承“一村一特色”的理念,打造了10公里沿江田园景观带。在沿江公路旁的水杉林里建起了心理健康主题公园、膳食文化主题公园;依托美丽河道和健康步道,增设健身器材,打造了运动主题公园;深挖本土知青文化,建设了知青文化主题公园……“村庄里藏着小公园,田野间处处是风景,来这里旅游满眼都是‘小清新’。”一位游客说。
近年来,常阴沙以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整治环境卫生,通过沿河截污清障清垦、驳岸绿化等方式,对园区的水环境进行了生态治理,建成了55条生态河道;开展美丽庭园建设,打造乡村田园风光,形成了四季有绿、乡土自然的村庄景观……目前,常阴沙已建成省级、苏州市级美丽乡村17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1个,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1个。
一面记忆墙承载几多乡愁事
捕鱼篓、收音机……在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北社区,刚刚建成的年代记忆墙通过一个个老物件,讲述着封存已久的美丽乡愁。“想不到,家里没用的老物件,竟然被用来打造成新景点,我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出了一份力。”一位常北社区的村民说。
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原为国营常阴沙农场。据统计,1963年至1978年间,先后有1700多名知识青年在这里插队劳动。
步入常北社区全新打造的知青文化主题公园内,“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的红色标语分外醒目,谷仓、草垛等景观布置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展板上“采棉比赛”“挑麦担”等一个个真实的知青故事追忆着当年的岁月。除此之外,常北社区还制作了“年代记忆”墙绘和稻麦文化立体浮雕画,打造出别具一格的乡村风貌。
在常西社区四组,路边一间白墙红瓦的小房子便是社区新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里不但可以为附近村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还有志愿者定期开展垃圾分类、阅读推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常阴沙还在张家港率先实现了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组建了100余人的“常小美”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引导村民正确分类,目前园区农村生活垃圾知晓率达到95%以上,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0%,部分社区达到90%。
一片试验田托举乡村振兴新希望
隆冬时节,来到常东社区的高产示范方,刚刚破土的麦苗铺成了“绿毯”。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副办主任李新峰介绍,这片约50多公顷的绿色防控试验田,在刚刚过去的秋收期间创下了新纪录。这片试验田不但产量高,颜值也高。“我们在田埂上种上了芝麻、百日花和香根草,每年6月至10月是盛花期,那时候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一个大花园。”李新峰说,种这些花花草草不只是为了好看,还能起到诱杀害虫的作用。害虫少了,农药的使用也大大降低。据测算,2019年这片试验田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2.6%,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
近年来,常阴沙紧扣“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康体养生”乡村旅游主线,全力打造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旅游业态。常兴社区约20多公顷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亮眼品牌,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常北社区村民用不同品种的水稻在稻田里种出美丽的稻田画,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时间在朋友圈刷屏……常阴沙整合旅游资源,深耕全域旅游,把风景“种”在田野间,提升了现代农业的“高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