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成都一大早就迎来了明媚的阳光。家住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天骄苑的郭瑞珊望着屋外的好天气,不停地嘀咕:“今天上完课后带他们出去逛逛,晒晒太阳。”她麻利地收拾完毕后,左手推开房门,右手按压电动轮椅,一路来到电梯口,走出单元门。门口有一段小缓坡,郭瑞珊降低车速,尽量将身体向后倾,慢慢地滑动到达平地。这一切,郭瑞珊完成得很轻松。自从两年前将手动轮椅换成电动轮椅,她的日常出行方便多了。
郭瑞珊,中国第一代轮椅网球运动员,现为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残疾人文化艺术指导老师,残疾人递梦艺术团团长。今天,她要前往离家3公里的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双困”人员基地,为“双困”人员上课。
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1997年7月的一天,日本国际轮椅网球公开赛赛场的观众席人声鼎沸。当天,该赛事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选手郭瑞珊以一记直线球获得胜利。胜利后她低头亲吻了胸前的五星红旗,激动的泪水不断滑落。
为了这一天,她付出了太多。
郭瑞珊是土生土长的河北唐山人,幼时经历的唐山大地震导致她下肢残疾。她没有读过小学、初中和高中。地震也给她的心理造成了重大创伤,她自卑、孤僻。在家人的关怀下,慢慢地才走出创伤,自学考入唐山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并于1993年入选国家轮椅网球队。
在网球队训练时,郭瑞珊比任何人都要刻苦。每日训练不到一个小时,郭瑞珊的白色网球衫就会被汗水浸透。打球的时候,需要一只手推动轮椅,一只手握球拍,接球的时候不注意,郭瑞珊就会失去平衡从轮椅上甩出去。“都不记得被甩出去了多少回,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用绳子把自己和轮椅紧紧地绑在一起,只有手能灵活运用。”郭瑞珊笑着说。
1997年,郭瑞珊入选日本国际轮椅网球公开赛选手阵容。比赛前一个月,郭瑞珊却意外受伤。据郭瑞珊回忆,一次训练时她整个人连带轮椅侧翻。“不管训练多苦多累,我都没哭过,当时我就哭了,医生诊断说我的手指头筋断了,必须停止打球接受治疗。”郭瑞珊眼圈有些泛红,“那时候荣誉感很强,我选择放弃治疗继续备战。”功夫不负有心人,郭瑞珊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我是一名志愿者,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我是一名志愿者,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这是郭瑞珊常说的话。退役后,郭瑞珊加入了河北省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一名文化志愿者四处演出,将文化艺术带到全国各个地区,服务人群,温暖人心。“从小我就很喜欢唱歌跳舞,一直以来都坚持学习音乐等课程,加入残疾人艺术团的初衷还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残疾人也可以大放光彩。”
在参与演出之余,她还去灾区、进工厂、到农村,帮助困难人群。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郭瑞珊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经历过地震的她明白灾难会给人们造成怎样的心理伤害。她急忙联系唐山市总工会表达想要奔赴灾区提供帮助的愿望,但因为灾情严重,直到2009年初,郭瑞珊才前往汶川。在临时安置点,郭瑞珊遇到了失去8位亲人的雷桂英。“雷阿姨整日地掉眼泪,也不吃饭,我去了之后就和她住在一起,每天给她捶背、按摩、梳头、擦洗身子,陪她聊天,给她唱歌。”郭瑞珊像女儿一样陪伴了雷桂英十天,慢慢地,老人有了笑容,精神也好多了。
这些年来,郭瑞珊相继走进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对灾区人民进行心理援助,为他们带去希望和鼓励。
为残疾人托起梦想
2012年底,郭瑞珊接受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邀请,为辖区内“双困”人员编排文艺节目,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为接下来举行的社区活动做准备。第一次与“双困”人员见面,让郭瑞珊感触颇深。一进门,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郭瑞珊挨个走过去跟他们握手、拥抱,这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与他们深入接触后,郭瑞珊写出了诗歌《自信的人生》,并创作了节目剧本。“整个节目的名字也叫《自信的人生》,分为三个单元,包括独唱、手语合唱以及诗歌朗诵。”郭瑞珊介绍道。
但第一次排练就遇到了最头疼的问题。“谁都不愿意上台,尤其是小王,他是一位盲人,走过来跟我说,自己走在大街上都害怕别人笑话,上舞台表演怎么可能。”同样是残疾人的郭瑞珊决定多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她还经常带他们去参加活动,“观看”残疾人演出。不到1个月,大家参加表演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辅导残疾人排练,郭瑞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独唱演员高玉萍原本是一位聋人姑娘,为了教高玉萍说话、唱歌,郭瑞珊将高玉萍的手背放在她的唇边,让高玉萍感受她吐字的气息,感受她喉头的振动。一天下来,一个动作排练上千次,郭瑞珊和演员们都毫不松懈。逐渐地,一个完整的节目被他们拿下了。
“如今,他们已经多次登台表演节目《自信的人生》,并获得了赛事奖项。通过表演节目,他们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接下来,郭瑞珊希望能多挖掘残疾人的潜力,让他们活出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