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大山深处的感谢信
本报记者 赵青

    “尊敬的王叔叔您好!首先,请接受我对您及您家人的衷心感谢,感谢你们的帮助呼吁支持……”新春佳节将至,一封感谢信寄到了国网四川电力成都城西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王从亮的手中。

    写信人是四川凉山州民族中学高二·二班的阿于木呷,家住凉山州喜德县各则村。由于母亲多病,弟妹较多,因此家庭非常贫困。2018年,阿于木呷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准备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成都供电公司城西供电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帮扶活动。队长王从亮很快与阿于木呷一家签订协议,承诺每月资助阿于木呷800元,作为他完成高中学业的费用,毕业后如果阿于木呷能考上大学,王从亮将继续予以资助。阿于木呷因此顺利进入了高中。两年来,王从亮兑现承诺,从未间断。

    王从亮与喜德县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2016年10月,在成都供电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作为现在城西共产党员服务队一部分的原青羊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喜德县开展帮扶工作,从此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在一周多的时间里,队员们为阿吼村四组、六组的50多户村民免费安装室内用电设施,并改造线路1300余米。如今,阿吼村不少村民修起了新房,村里不仅有水有电有产业,还新建了幼儿园。幼儿园有教室、有运动场,老师们也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

    为助力阿吼村进一步脱贫,2019年9月,城西供电中心党员服务队在成都公司的组织下,再次来到阿吼村,与该村党支部签署结对共建协议,由村党支部协助党员服务队开展精准扶贫,在村民用电设施维护、村民技能培训等方面帮助阿吼村全面脱贫致富。党员服务队给幼儿园送去了书籍、字帖等学习用品,教孩子们说普通话。还找出套管、电线、电灯,为阿说、阿来克布等贫困户重新布线、安装灯头插座和双控开关等,科普安全用电知识,让这些家庭重新用起了电器,并对空巢老人阿说牛牛进行特别帮扶。王从亮后来还给老人寄去了1000元钱。

    “扶贫不能一窝蜂、浅尝辄止,当地村民需要的是长久的关注和帮扶。”城西供电中心党委负责人表示,一点物资、一些学习用品不足以让他们脱贫致富,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建立帮扶机制,制定精准的、长远的帮扶方案,把众多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强大合力和持之以恒的动力。目前,城西供电中心党员服务队在中心党委的支持下,在阿吼村建立“爱心帮扶站”,准备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进一步帮村民脱贫致富。

当前:2版(2020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