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丹心情独钟
——记朱砂画传统技艺传承人谢祥斌
本报记者 漆世平

    人物名片:谢祥斌,笔名云根,号博石,1982年生于四川省南充市,我国朱砂画传统技艺传承人。自2006年以来,谢祥斌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学习手绘朱砂画,创作出了200余幅朱砂画作品。2019年经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认证,入库《中国传承·人才智库》。

    1月17日下午,当记者在成都市红星穿巷子禅茶艺术小镇的一间茶舍见到谢祥斌时,他正聚精会神地坐在桌案前,伴着袅袅梵音,绘制一幅罗汉图。画纸旁,古朴雅致的茶具罗列着,桌案后,层层叠叠的古籍静静地躺在书架上……

    “这都是我手绘的朱砂画,《十八罗汉》。”茶舍四周的墙壁上,依次悬挂着一幅幅手绘罗汉朱砂画,红润亮丽,吸引着进店茶客的目光,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感受。

    拾起

    面临失传的艺术瑰宝

    在四川省南充市,有一个家族数代传承朱砂画传统技艺,谢祥斌便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儿时,谢祥斌经常看见爷爷用朱砂手绘门神、罗汉等,耳濡目染,他对朱砂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常常拿过爷爷的朱砂盘、画纸和画笔画起来。“刚开始只能画一些简单的图案,绘制得多了便渐渐掌握了门道。”谢祥斌讲述。

    “朱砂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寓意吉祥的作品,始于东汉时期的门神画,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之一,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多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爱好阅读的谢祥斌在翻阅古籍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朱砂画的认识,了解到手绘朱砂画的重要艺术价值,“它是中国古老文化千年的艺术积淀,是接地气、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艺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随着认知的进一步加深,谢祥斌也逐渐意识到这一起于东汉,兴于唐宋,衰微于清代的手绘朱砂画正在面临失传的窘境。“目前国内的朱砂画多以拓版印刷为主,仅有少数画家还会手绘朱砂画,如果不将手绘朱砂画拾起来,加以发扬和传承,这一艺术文化瑰宝将会失传。”正因为此,从小与朱砂画结缘的谢祥斌觉得自己有使命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于是,谢祥斌在跟随工笔画家潘相舒学习了十余年的工笔画,对绘画的色彩、线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后,于2006年开始专注于手绘朱砂画。“刚开始侧重于画罗汉、菩萨和丰收硕果等,寓意吉祥美好,颇受人们的青睐,这更加坚定了我在手绘朱砂画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谢祥斌对记者说。

    创作

    要有灵气 要能静心

    朱砂,又称丹砂、赤丹,是硫化汞矿物,其色泽鲜艳、纯正有光泽,是中国画中最早使用的颜料之一。中国画又称“丹青”,其中的“丹”便是指朱砂。谢祥斌用于作画的朱砂都是精挑细选的,“朱砂不溶于水,需用桃胶将其融合。矿物色朱砂还有经千年不变色的特性,用朱砂绘制的画作可以经久不褪色。”

    创作一幅朱砂画,从构思到细节调整,从过稿定位置到勾线条,从分染层次到最后的题字落款,往往需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在创作时,谢祥斌常常在桌案前一坐就是大半天。

    “对于手绘朱砂画的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有灵气和能静心,这样才能将朱砂画的意境和艺术标准充分展现出来。”不论是在茶舍还是在家中,谢祥斌都有一方独属于他创作朱砂画的静地。在这一方静地里,放置着他绘制朱砂画所需用到的木桌、木凳、朱砂、桃胶、宣纸、画笔,以及静置在书画缸里的那一卷卷已经完成的朱砂画作品。

    “简约且灵动,这是我对朱砂画情有独钟的原因。”朱砂画对于谢祥斌而言,是精神支柱,每一笔,都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他希望通过朱砂画改变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

    朱砂画贴近老百姓生活,可以表达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谢祥斌的朱砂画作品以罗汉、门神、关公、丰收画、花鸟画为主,造型准确、扎实、生动、传神,用笔生动,线条流畅,将浓淡虚实、动静枯润等巧妙地融合。“其画作布局严谨,张弛有度,其简朴、和谐、轻松、淡雅的艺术观念形态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明朗,一种情怀,一种天然的美韵。”谢祥斌的好友、书画爱好者何平赞叹道。

    物色

    有灵气的传承人

    手绘朱砂画单色作画、线条考究,需要很深的基本功。”让谢祥斌遗憾的是,他至今仍旧没能寻觅到一位朱砂画传承人,“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极少有人愿意花几年的时间练习朱砂画基本功,希望能尽快物色到有灵气、能静心的学生来学习朱砂画、传承朱砂画。”

    与此同时,谢祥斌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艺术爱好者进行交流,使手绘朱砂画传统技艺更加艺术化,走向国际舞台,获得更多人的喜爱。

    除了朱砂画传统技艺外,谢祥斌还是黄茶传统制作工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时常到学校、非遗文化活动场所讲授古人传承至今的国学智慧、茶文化知识,发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他看来,作为一名非遗文化传承人,他有责任,也有使命,唤醒和激活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文明璀璨的文化瑰宝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当前:A4(2020年0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