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在湖南省长沙县。家乡人的吃食,少不了大自然的馈赠。尤其是春天,山间野味不少,香椿、春笋、荠菜……
在春日里,有道菜特别受青睐:笋片炒腊肉。这菜好吃又好看。好吃源于竹笋的鲜脆,再加上腊肉的咸香、有嚼头;好看在于笋片乳白如玉,腊肉油亮微黄,再佐以青色的蒜苗,端上桌子很惹眼。不闻其味,仅察其色,便想夹取一筷子送入口中,先尝为快。笋片炒腊肉,在我看来,真是春日里第一下饭的菜了。
春日食笋,并非吾乡人独享的口福。在中国,大约只要是有竹的地方,人们都会食笋吧。好多年以前,每当春笋冒尖的时节,尤其是雨后,我总是会拿着锄头,踩着湿滑的山路到竹林里挖黄泥笋。当沾满黄泥的嫩笋被剥了笋壳,露出笋肉,形如象牙,白如冬雪,嫩如鲜藕,一看就惹人喜爱。
人们常说“雨后春笋”这个词,指的就是春天下雨后发出来的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一会儿功夫,我就收获了不少,装满了一大塑料袋。虽然手上脚上都是泥,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忘记了那些压力和烦恼。
当天吃不完的春笋都要加工后储藏。在我的老家,储藏春笋最好的办法是做成笋干。做笋干的工序很简单——把笋剥开,把笋肉用沸水煮过之后用小火熏烤,直到熏烤干为止。
熏烤好的笋干是硬硬的,不能直接拿来食用,而是要用清水浸泡一两天,直到笋干变软方可。记得很久之前,有一个朋友跟我说,笋干这么个吃法,叫做“性急吃不了热豆腐”。而朋友恰好又是性急之人,他指着硬硬的笋干,涨红着脸说:“我想让春笋永远保持在春天的状态,想吃就能吃。”年复一年,朋友为生活而奔波着,最终也没能研究出让春笋永远保持在春天状态的办法来。
幸运的是,有人从外地引进了储藏春笋的新办法——把春笋做成玉兰片。把采挖出来的春笋,抖掉泥沙,切掉老蔸,然后蒸熟、阴干,剥去笋衣,再进行烘焙。烘焙好的笋肉,放入大桶内,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取出,放入熏磺箱闷蒸一整天,春笋就变成玉兰片了。玉兰片色白,味美,肉嫩,营养价值高,是上好的食品。在我的家乡,还有爱琢磨之人,把玉兰片泡在清水里,变成袋装的水发笋片,随时都可以取出来食用。这样一来,春笋就永远保持在春天的状态了,朋友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
近些年,家乡的一些村民种植了另一种竹子,能四季长笋。但我总觉得这种笋没有春笋的味道,吃起来不仅带着一丝丝苦涩还感觉满口的渣。或许,这是春笋的味道早已渗入到了家乡人骨髓里的缘故吧。
岁月流转间,我已离开家乡三十余年,每当春风吹拂大地,我便思念久别的家乡,想起那一片片青翠的竹林、飘香的春笋,想念离世多年的奶奶,还有童年的伙伴。我想,那是难以割舍的牵挂,是氤氲在心底的缕缕乡愁,年岁愈深愈加浓厚。虽然每年春天都可以到市场买笋子和腊肉炒来吃,但家乡春笋腊肉的美味,却只是停留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