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背后的基层战“疫”故事
——成都市万安街道石桥村用“小网格”织密疫情防控“防护网”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在各地奋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你们舍弃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在石桥村党总支带领下直面严峻态势,克服种种困难,无私奉献,冒着严寒,一直坚守在战斗的前沿阵地……”这是2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万安街道石桥村辖区企业四川兴众恒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写给石桥村党总支和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封感谢信上的内容。

    这封感谢信张贴在一块近3平方米的木板上,字里行间洋溢着温暖与感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石桥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逆行”的担当和忙碌的身影给四川兴众恒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的干部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封信便是该公司干部职工对石桥村党员干部与志愿者的付出所表达的认可与感谢。

    石桥村是万安街道最大的工业企业园区,这里外来流动人口多,租住户多,且居住分散,加之辖区内还有一个沿中太路自发形成的农贸市场,给原本严峻的防疫形势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为了扎实高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石桥村党总支创新布置了网格防疫防控作战图,挂图作战,用“小网格”织密疫情“防护网”,筑牢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做到疫情防控全覆盖、零死角、零盲区、零漏洞,做到人员动态管理,信息排查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按照网格防疫防控作战图,石桥村将辖区划分为12个具体的“小网格”,每个村“两委”干部负责守护一块“小网格”,深入每一家、每一户,对流动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不间断地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登记,每日进行排查数据汇总与更新,建立零报告、日报告和相互推送制度。

    “90后”董秀是石桥村最年轻的村“两委”干部,她所负责的“小网格”里有13栋居民,其中租住户较多,春节期间大多都返回了老家。返回老家的居民还来不来?什么时候来?来了之后是否能第一时间取得联系?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董秀每天马不停蹄地进行排查。

    第一轮排查下来,根据实际情况,董秀认识到,除了上门排查,还需要全面了解辖区内的住户情况。于是她到警综平台信息中导出租户信息,与现实采集人比对,并挨个给他们打电话,详细询问返蓉安排,并叮嘱他们注意自身防护。

    每天早上8点钟,董秀便上班了,她挨家挨户地排查走访、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钟才能下班。“晚上排查的任务更重,有的租户晚上才在家,特别是晚上还得注意有没有居民聚集打麻将。”董秀说,“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必须守好这班岗,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战胜疫情。”

    这名“90后”姑娘的责任感与担当是石桥村抗“疫”的信心与决心的一个缩影。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石桥村的党员干部与志愿者们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勇敢与担当,为石桥村筑起了一道保卫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防线,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当前:2版(2020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