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抵抗力弱,流感高发季本来就容易有个头疼脑热,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横行”,孩子病了到底要不要去医院便成了不少家长要面对的问题。儿科门诊大量的患儿,可以说每天90%的患儿无非都是因为发热、咳嗽、呕吐、拉肚子等常见病来就诊。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情况是需要刻不容缓地来急诊?有多少情况是可以在家中自行护理治疗的?针对孩子的不同症状,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
疫苗接种后、长牙期间,都会有低热现象,如果孩子精神好,无其它不舒服的表现,不需要特殊处理;活动后、情绪激动、穿得太多都会引起体温增高,过一会儿体温自然就会降至正常;如果孩子只是偶尔低热1次,并且在38℃以下,孩子精神好,正常吃喝,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退烧有过程。任何疾病的恢复都要有个过程,发热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轻重。掌握了临时退热处理后,家长和孩子就不必短时间内经常跑医院。
“小”感冒无需特殊处理。普通的病毒性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应用抗生素无效,如果孩子只是流涕、打喷嚏,不影响睡眠、吃喝,也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果孩子偶有几声咳嗽,则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适当地让他们口服止咳药。
腹泻可由家长带大便样本到医院检测。呕吐常常伴发腹痛、腹泻,家长可以带患儿的大便标本到医院进行检测。病毒性腹泻一般是水样便,伴有呕吐,要注意补液,谨防脱水;细菌性腹泻大便常常有黏液、甚至脓液、血丝等,要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腹泻初期,家长可给孩子口服家中自备的益生菌、蒙脱石等,酌情口服补液盐,并根据便常规结果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
患儿因为饮食不当,无感染因素所造成的胃肠炎,只需要控制饮食,调理肠道微生态或者口服健脾胃药物。
咳嗽可视情况服用糖浆。感冒后的每日几声咳嗽,家长可以根据严重程度给孩子口服止咳糖浆。被医生确诊后的支气管炎或者肺炎的患儿,给予相应的治疗后,1-2天内如果突然咳嗽频繁,这很可能是疾病恢复的一个过程。这时已经不是刺激性干咳,或者阵发性的有痰咳不出,而是可以感觉到喉咙湿润、痰液增多,其实是经治疗后痰液稀释容易咳出(小婴儿咽下自消化道排出),没那么痛苦了。此外,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咳嗽,家长还可以自备雾化机,根据医生的指导,在家中自行进行雾化治疗。冬季还要注意保持房间的湿度、清洁度,减少灰尘、尘螨等。
以上就是最近一些常见病涉及的问题,家长要记住:输液不是万能的,消炎药也不是随便用的,任何疾病的恢复都需要时间的。过多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也会加剧孩子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当然,如果家长实在拿不准需不需要立刻到医院,那么,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戴上口罩,做好防护,立刻到医院就诊。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