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照亮战“疫”之路
——陕西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强化疫情防控纪实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强化责任担当,号召志愿者迅速投入防“疫”一线,宣传防控知识,登记居民资料,协助消毒喷药……一句句温馨的提示,一次次贴心的服务,为广大群众送上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新动力。

    1月30日18时30分,渭南市富平县薛镇雷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富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号的“志愿服务”板块上发布了一则志愿者招募信息:招募12人,在1月31日9时30分至18时,向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保持居家隔离以及疏散聚集群众的工作。两个小时后,12个名额就报满了。

    “疫情发生后,富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一时间向全县志愿者发出了倡议书。”据富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朝辉介绍,自1月23日至今,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微信公众号已先后发布了40次招募信息,招募志愿者215人。

    志愿者奋勇当先,志愿团体也争先恐后。富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团体单位富平县康馨养老中心捐资10万元支持疫情抗击及防治工作;富平县帮帮乐志愿团体发动志愿者捐款,截至2月1日晚7时,共收到捐款4万余元;富平慈善协会庄里道德讲堂志愿队积极开展宣传、安保、安抚等防“疫”工作……

    勇当防疫“逆行者”

    “疫情发生后,我决心坚守在一线。”1月30日,在洛川县杨舒便民服务中心监测点为过往人员测量体温的志愿者姜惠霞坚定地说。

    在洛川县凤栖街道办芦白村广场上,志愿者邵牛子与其他志愿者在向村民发放宣传册,普及防疫知识。“作为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我更应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邵牛子说。

    家住梧桐苑的左陈平在疫情发生后主动联系小区业主委员会,报名参加小区监测点值班。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在关键时刻更应带头。

    春节期间,洛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金苹果”志愿者服务队的500余名志愿者主动放弃休假,投入防“疫”一线,通过慈善协会、爱心公益协会等组织向武汉及洛川防疫工作捐款2.45万元。

    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堤坝”

    1月31日,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的吴玉林开着自己改装的流动宣传车,在村里巡回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当遇到村民时,吴玉林总会停下车来向他们送上一份倡议书,并提醒他们要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防护。自正月初二起,以凤县村组干部、党员群众、放假在家的大中专学生等为主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每天向群众解释防控知识,劝导村民在家过年。

    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志愿者人数多、分布广的优势,将全县区域划分为12个网格、112个网格单元、10252个网格户,1000余名志愿者奋斗在防“疫”一线,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防控工作。

    碧水嘉苑小区是凤县最大的小区,疫情防控难度大、任务重。驻守在小区门口的志愿者苟伟告诉笔者,他们每天都会对进入小区的人员逐一检查,采集信息、测量体温。“为了保证排查率达100%,我和7名伙伴把小区里家家户户都走访了,一天下来要走2万多步。”苟伟说。

    一家三口的“突击队”

    1月30日一大早,延安市安塞区白坪街道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张治梅一家三口就出门了,他们穿行在小区的楼宇之间,挨家挨户地敲门核查、登记小区人员动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预防措施。

    张治梅所在的惠泽园小区是安塞区易地扶贫移民安置小区,39岁的张治梅是这个小区的搬迁户,也是小区的保洁员。她于去年6月加入了安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疫情发生以来,她又主动加入了白坪街道办“疫情防控志愿者突击小分队”,走上了抗“疫”一线。

    “过去光景过得不好,是党和政府帮助我们,让我们住上了楼房,还帮我找到了工作。现在,正是我们报答党恩的时候!”张治梅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坚定。(陕西省委宣传部供稿)

 

当前:B1(2020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