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大战正急。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山西省忻州市委组织部冲锋一线、积极履职、创新方式、解困助力,把省委组织部《关于激励关爱抗击疫情一线基层党员干部的十八条措施》转化为“四个一”暖心服务行动,将关心关爱送达一线,把激励褒奖落实在一线。一系列增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硬核服务,有力推动全市构建起组织引领、党员带头、部门协同、众志成城的防疫抗“疫”工作格局。
关怀关爱在一线 让“流血流汗者”觉暖心
顺应形势要求,转变工作方式,变幕后策划为台前指导服务,有计划地走出机关,深入基层防疫工作日常,亲身感受一线防疫的严峻场面,切身体会群众的所急所盼,在政治上、组织上、生活上竭力关心关爱防疫一线党员干部。忻州市委组织部先后拨付200余万元党费支援防控一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秦书义同志深入到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环卫管理二所、忻府区长征街办事处公园东街社区等地,就环卫服务防疫,借助网格化加强社区治理、提升防疫水平等开展调研服务,并为一线环卫工人代表送上慰问金。部务会其他成员分成5组行动,及时将慰问金送到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手中。2月13日,市委组织部专赴抗“疫”一线因公牺牲的偏关县干警张瑞祥家中进行了慰问,送去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和心贴心的爱心传递,进一步凝聚起全市上下英勇作战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
困难解决在一线 让基层工作者得安心
发挥组织部门职能,建立“一线解困机制”,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要求,一线发现短板和问题,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防护物资紧缺、医护力量不足等7个方面主要困难。根据需要及时调兵遣将,为疫情防控责任大、工作任务重的市红十字会、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紧急选配了6名综合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先后抽调2118名各级党组织书记参与包联服务并担任防控小组长,组织市直单位94名年轻干部投身忻府区“三无”小区开展联防联控;协调市发改委、市红十字会等部门,为市交警队、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等疫情防控一线解决口罩等防护需求,保障了防控一线的物资供应。及时迅速的组织和相关措施的跟进,大大加强了属地责任的落实和部门的高效协同。
政治检验在一线 让无私奉献者聚初心
坚持“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遇到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把党旗插在每一处防疫阵地上。通过广泛发动和组织引领,各地组建了像定襄县蒋村乡“听党指挥、忠诚担当;抗击疫情,责无旁贷;疫情不退,坚决不撤”等建立在病房楼宇、劝导站点、街村路口的62个临时党支部。面对疫情重大考验,212名战“疫”一线干部群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颗红心永向党、一份真情回馈党、一纸申请跟党走,成为全市抗“疫”战场上最生动感人的画面。市委组织部对各地各领域培养考察期未满一年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以及在疫情防控一线提出入党申请的,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缩短周期、加快流程,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为预备党员,为党组织注入鲜活血液,给党群同心抗“疫”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激励。向党员看齐、向党组织靠拢、由党员带动,成为打赢抗“疫”斗争最有力的动力支撑。
干部识别在一线 让挺身而出者有信心
把抗“疫”战场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考验、责任考验、能力考验的大考场,组织部门守土尽职,忻州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冲锋在前,转战抗“疫”一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卫健、公安、环卫、村居等防疫重点部门单位,全方位了解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一线履职情况,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和感人事例。对勇于逆行而上的先进人物重点掌握,对防疫一线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困难问题登记造册,对亟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时部署落实,真正把关键时期经烈火、见真金的干部考察识别出来,培养锻炼起来。截至目前,全市宣传表扬守土有责冲锋在前的先进集体66个、个人115名,组织处理不担当不作为干部14名。组织的认可和激励,极大地提振了党员干部英勇战斗、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