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消费”模式 迎来新风口

    办公在“云端”

    买蔬菜瓜果用手机下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大多数人宅在家里,

    给餐饮、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冲击,

    但与此同时,

    网络购物、餐饮外卖、

    生鲜配送等“云消费”模式更火爆了,

    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新风口。

   网上“抢菜”,“宅经济”火爆

    前些天,离北京市民张女士家100多米的一家大型生活馆重新开业,里面蔬菜、瓜果、肉类、调料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张女士还是选择宅在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生鲜都通过网络平台下单。

    “主要是害怕人员聚集造成感染,另外网络平台也很方便。”张女士说,从事生鲜配送的网络平台不少,但价格适中、服务品质好的不多。“评价较好的网络平台卖菜时间不一样,为了‘抢菜’还要定好闹钟。”

    笔者近日在北京市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和以往店里热闹的气氛不同,如今寄存柜台反倒一片忙碌:超市工作人员根据网上订单将商品装好打包,不时有电商平台的配送员前来取货。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的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一袋袋菜品被整齐码放在一起,数十名配送员迅速将其放入配送箱,送往下单客户的小区门口。北京盒马鲜生总经理李卫平表示,受疫情影响,人们线上买菜需求激增,远超盒马服务能力,为此盒马紧急调配人力,与其他企业临时“共享员工”。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共享员工”陆续回到原来工作岗位,大量空缺岗位将出现。

    盒马预计,今年全国盒马岗位人才需求将达3万。随后,苏宁、家乐福推出万人招聘计划,应对平台员工紧缺。

    居家防疫期间,“万物皆可网购”已经成为趋势。除生鲜类产品大幅增长外,宠物生活、游戏设备和健身训练类的商品品类也颇受人们追捧。手游、直播、网购等以手机为基础的行业出现增长,新零售行业出现新的变化。此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电子商务,促进网络3D购物、实体店自助结算、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等,能够更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数字化激发服务经济新活力

    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化给各行各业应对危机和转型升级带来了全新机遇。开直播、上外卖、建线上店……传统食品、餐饮企业各出奇招,纷纷开启“云工作”模式。重庆餐饮品牌乡村基积极利用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企业拓展到家服务,上线外卖,另一方面,店铺还做起了直播,推出的自热米饭产品在网购平台上很受欢迎。”乡村基创始人李红说。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鼓励线下食品企业发展线上经营”。据悉,尝试线上建店的餐饮企业中不乏原本只做堂食的高端星级酒店,例如杭州维景国际大酒店、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等。

    受访的多位服务性企业人士表示,疫情过后,服务业线上化是大势所趋,既助力供需最大程度匹配,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动能。3月10日,国内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宣布升级为数字生活平台,提出“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这一拥有9亿用户的互联网应用率先吹响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号角,意味深长。

    此外,近期全国100多家银行参与由全国工商联、多家行业协会等发起的“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无接触贷款,是指在线申请、无需人工接触的数字贷款方式。而这一贷款方式的转变,有效解决小微贷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社会服务数字化方面,公共服务数字化升级也十分亮眼。无论是杭州健康码的政务创新、浙江推动的“码上复工”,还是组织线上办公、远程医疗,搭建海外归侨健康信息申报系统,公共服务线上化让政府更加高效地运转。

    “正如17年前的非典加速了零售业的数字化进程,新冠肺炎疫情也将为服务业的数字化按下快进键。”蚂蚁金服CEO胡晓明说,“目前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数字基础设施来助推数字化进程。”

    “云经济”期待多元创新

    云逛街、云教育、云娱乐、云健身等众多在“云”上衍生的生活新模式,令全民消费方式迎来一些新特色。“云经济的本质是5G商用大背景下互联网经济的再一次升级,疫情则是起到了催化作用。”苏宁南京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行业相当于在5G普及前“提前预热”,也有部分行业受益于“云经济”,除了在解决用户痛点的同时,更积累了部分潜在用户。

    “经过此次疫情,对于‘云经济’,我们既要看到其火爆背后的成因,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变革等层面找到新风口。”南京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企业、品牌等多元主体应加大整合力度、创新机制,真正赋予这一新经济形式更多的活力与动力。

    从技术角度出发,新兴科技力量是“云经济”腾飞的关键,有如云计算,又如5G技术。未来的云将更加聚焦于应用,赋能产业线上与线下结合;从用户角度来说,当用户在特殊时期适应“云生活”后,真正接受还取决于用户的消费意愿和使用感知,多元创新成为必须走的一条路,机遇和挑战并存下,或许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本版编辑综合)

当前:4版(2020年03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