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脱贫“精气神”刻在群众心里
——河南省周口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开展扶贫扶志工作纪实
郭志国 杜林波 任宏阳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真履行脱贫攻坚责任,充分发挥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作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凝聚合力

    倡树文明新风

    周口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导各县市区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9个、实践站3118个,注册文明实践志愿者82192人。持续推动“六村共建”。深入开展文明村、卫生村、平安村、美丽宜居村、产业富民村、党建示范村“六村”创建,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文明乡风提升”“农村绿化美化”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乡风文明是农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积极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印发《周口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意见》《周口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全市169个乡镇、3889个行政村成立“一约四会”,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借用榜样力量,以典型引领激发贫困户战胜贫困的斗志,增强脱贫信心。深入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评选表彰第二届周口市文明家庭40户,推荐评选县级以上(含县级)“道德模范”及“道德模范”提名奖1713名、“身边好人”4359名、“乡村好媳妇好婆婆”13450名,不断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积极作为的内生动力。

    服务群众

    文化惠及民生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领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风尚,市委宣传部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明意识。

    推动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5处,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872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0处,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开展文化下基层扶贫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5200多场,戏曲进乡村640场,农村电影放映2600余场,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736场,“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2000多场,组织文艺志愿者到村级文化广场、敬老院开展慰问演出100余场,开展“送万福进万家”活动12场,先后组织200余名书法爱好者义写春联10000余副赠送农民。

    持续抓好“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深入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创作实践活动,围绕六村共建、脱贫攻坚等主题,创作出小品《贫富姻缘》、戏剧《倔老头脱贫记》、微电影《咱们的好书记》等作品40余部。

    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氛围

    市委宣传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阵地,把加强宣传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全媒体参与。指导全市各级媒体大力宣传周口市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举措,在《周口日报》、周口电视台、爱周口APP、周口网等开设“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进行时”等专题专栏,营造支持脱贫攻坚的舆论氛围。

    全方位报道。组织市属媒体广泛宣传该市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举措成效、工作亮点和成功典型,刊发“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咱们村的领头羊”“创业”等脱贫攻坚稿件800多篇条。中央、省级媒体刊发脱贫攻坚相关稿件110多篇(条)。

    多形式宣传。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政策宣讲活动,在各行政村绘制以村规民约、廉政孝道、村史村情为主题的文化墙7900多个,善行义举榜3000多个,张贴公益广告74000块近50万平方米。

    如今的三川大地,随着“精神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很多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变了,精神面貌新了,决胜贫困的信心也更足了。

当前:B4(2020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