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五个强化”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
旦正措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典型引领,多方入手、绵绵用力,着力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使文明新风吹拂海东大地。

    强化顶层设计 积极推进移风易俗

    海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将其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文明委专门出台《海东市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见》,加大工作调研和指导力度。各县(区)制定了《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出台工作计划,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将其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五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群众性创建结合起来,确保了工作有领导、有方案、有组织、有成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强化制度建设 让文明风尚落地生根

    海东市出台《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报告制度》《党员干部丧葬陋习违纪违规查处通报制度》等,将移风易俗工作与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相挂钩,并纳入各级各类文明单位考评当中,宣传部门和文明办加强指导协调,民政、公安、教育、司法等部门主动跟进配合,形成了积极稳妥、有力有序的工作合力。

    推选红白理事会是移风易俗的基础工作,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是保障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海东市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各地指导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让群众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有了“硬杠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62个行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1511个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占比达到92%、95%。

    强化干部监督 党员干部率先带头

    各县(区)健全完善了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报告、公示、通报工作制度,加强了对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和参加婚丧喜庆等活动的监督检查。各级党员干部定期填报《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活动报告表》,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平安区纪委对违反标准的公职人员,取消当年评先推优的资格,并给予严肃问责。化隆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和各乡镇加大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天价”彩礼、“天价”丧礼等行为,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循化县突出“两个重点”建机制,完善三级管理制度。

    强化宣传力度 营造崇尚新风浓厚氛围

    海东市充分利用市内媒体,开设移风易俗专栏,解读相关政策,宣传积极意义;协调争取中央、省级媒体,深度宣传海东市移风易俗的经验做法、典型事例;同时利用各类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报道。

    注重社会宣传。群众参与是移风易俗工作的基础,互助县统一印制分发《互助县移风易俗曲艺汇编》《移风易俗宣传手册》2万余册,并积极发挥各乡镇曲艺队的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循化、化隆县及平安区部分乡镇,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民和县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品10余万份,大力营造崇尚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

    注重榜样引领。海东市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将带头移风易俗作为村(居)民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移风易俗是利民之举、幸福之策。

    强化专项整治 推进移风易俗出拳有力

    海东市、县(区)纪检部门将移风易俗专项治理纳入日常督查、巡察的重要范畴,紧盯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明察暗访,检查移风易俗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查找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循化县出台《移风易俗奖惩意见》,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对违反者采取取消补贴、吊销相关证照等措施;平安区制定出台《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使移风易俗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婚事新办7777场次,丧事简办6209场次、其它喜事简办13736场次,初步统计节约开支约5.56亿元,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

 

当前:B2(2020年03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