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天,4020斤,6414公里
——一名“90后”的草莓销售记
本报记者  赵青

    44天,行驶6414公里,帮助村民销售草莓4020斤,村民直接收益达12万元……

    今年25岁的刘海川已经被成都轨道集团派驻简阳市雷家镇石岩寺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两年了。2019年,他牵头建成了村级农业产业园,带领贫困户种上了高品质大棚草莓。可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村民出不去,经销商进不来,上千斤草莓就要烂到棚里,“致富果”要变成“赔钱果”。于是,刘海川充当起了园区草莓的销售员、快递员和售后员。

    大年初四,一直在负责园区草莓销售的刘海川从巴中老家急急忙忙开车回到村里,一边组织防疫工作,一边当起了全村草莓的“销售员”。他发挥设计特长,把草莓销售信息制作成精美海报,发到社交平台上,吸引广大网友关注。顾客线上下单付款,他线下逐一进行“无接触”配送。

    由于前期草莓销售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这次线上带货效果也出奇的好,订单不断增长。他又充当起“快递员”,每天奔波在成都的大街小巷。

    那段时间,他白天收单,晚上整理订单,第二天凌晨摘草莓装箱,从白天一直送货到晚上,再整理订单、处理售后,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他送货全程不与人直接接触,草莓也只是放在小区门口,一日三餐全部在车上吃面包和饼干。最多的一天,他送了67个小区。

    为了把控草莓质量,实现售后管理,他给每户种植户都建立了“溯源系统”,并形成了二维码,收购草莓时,哪一户交草莓给他,他就贴哪户的“码”,实现质量可追溯。按照售后原则,1箱质量有问题,要赔偿2箱。他一方面教育种植户要“珍惜爱心,把控质量”,另一方面,又把自己为了学习种植技术而种的3棚草莓拿去赔偿。目前其他种植户每个棚至少赚了5000元,他却亏了本。

    草莓种植初期,种植户大多都是贫困户,一时拿不出钱买草莓苗和肥料,此时刘海川的母亲刚做完肝脏移植手术,吃抗排异药物需要很大一笔钱,家里房子已经抵押了,车子扶贫工作还需要用,都不能卖……他的手里也捉襟见肘。最后,他把东拼西凑借来的11万元,全部转手借给种植户买种苗、营养土和肥料。为了让贫困户安心种植草莓,他还和贫困户签了“只赔不赚”的借条。但“出手阔绰”的他,每次去石岩寺村宁可开3个半小时的小路,也为了节约过路费不走高速路。

    在他驻村的两年时间里,共争取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32.8公里,新建蓄水池101口,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化村小学和提灌泵站,让 “交通不便、靠天吃饭”的石岩寺村蜕变为全镇产业强村;他志愿奉献,在村小学长期支教,并设立奖学金、建设图书室、开展公益游学,全方位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他说,希望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当前:2版(2020年03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