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
门振龙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我们发挥制度优势,短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我们看到17年前勇战“非典”现今已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武汉,与病毒作战;年过古稀的李兰娟院士带领她的团队奋战在一线,和病毒搏斗;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奔赴疫情一线,战斗在危重症病房,持续与死神战斗;普通大众勇敢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甘愿奉献,不计得失。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我们感慨、感怀、感恩的同时,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每当面临危难时总不缺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中华民族的血脉几千年绵延至今?

    中华优秀文化孕育了中国脊梁、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引领潮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一次次民族危难时化险为夷的深层原因,我们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善于从中发掘与时代契合的闪光点,立足本来、传承精神,才能培育新人、开创未来,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纵观我国古代先贤达人、名门旺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正是因为重视子弟后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家规家训在其家风、家族精神形成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家训是一个家庭的基础价值观,家规则是家庭成员间及家庭成员与外界交往的关系准则和活动规范,家风则是在家训、家规指导下,一个家庭、家族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处世习惯,进而上升为风气、精神层面的概括,家风的传承发扬有赖于家训家规的沿袭。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人的地方就要有规矩,对于个人来说,越自律越自由。自律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源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古代家训都强调道德教化的规制示范作用,从桐叶封弟,到周公“三训”诫子;从孔子庭训,到《孔氏祖训箴规》;从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到其三十五世孙颜之推作《颜氏家训》……古圣先贤无不重视家教家规在教育子弟、传承家风中的重要作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党有党纪。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中,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无论是古代先贤的家庭教育还是我党对干部的思政教育,都特别重视道德养成和价值观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培育时代新人,要重视和善于从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价值。我们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不仅在过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的道德滋养,也必将在新时代呈现新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力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

当前:4版(2020年03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