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今年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适逢疫情防控期间,使这个日子更具特殊意义。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青海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弘扬雷锋精神,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汇集和贡献新时代志愿服务力量。
◆ 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宣传教育,争做防控知识的普及者
发挥志愿服务队伍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因地制宜,运用多元化宣传方式,全覆盖开展疫情信息、防控知识、健康生活等宣教活动,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坚定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西宁市组织党员志愿者主动与联点社区(村)对接,进小区进楼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放防控知识手册和宣传折页120余万份,引导市民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果洛州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实际,组建“马背宣讲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向群众解读疫情防控政策及措施,消除群众的麻痹、恐慌思想。
◆ 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文明创建活动,争做全民防控的引领者
围绕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公共秩序维护等工作,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玉树州组建由党员干部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50余支,对公共场所、机场车站等进行消毒,引导群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海南州成立青年志愿者、村社志愿者队伍,开展疫情防控巡逻、文明宣传、为一线疫情防控人员“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海西州在文明单位招募青年志愿者380余人,承担文明劝导、爱心服务等多重工作任务。
◆ 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网络文明行动,争做正确舆论的倡导者
依托融媒体平台,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疫情网络舆情引导,为疫情防控汇聚网络正能量。省委宣传部联合省文联向省文艺界倡议,引领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以最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讴歌疫情防控一线人物。团省委联合西宁市招募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建立疫情防控心理援助联盟微信群,各专业机构与县区一对一建立心理援助志愿者微信群,培训首批133名心理咨询志愿者开展线上咨询服务,招募有心理咨询专业资质或心理咨询知识的心理援助志愿者227名,就近就便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 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移风易俗,争做时代新风的践行者
发挥农牧区“一约四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组建由乡贤等人士组成的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结合防控形势,劝导群众不聚餐、不聚集,暂缓各类集体活动。海东市成立文明乡风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加强与各村“两委”、网格员、“红白理事会”成员的信息互通联系,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大局观念;海北州组织民族爱心志愿服务队等,发放张贴《倡议书》等宣传品,积极劝导群众红事缓办、白事简办;黄南州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伍和“一约四会”自治组织,引导群众利用网络、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联系问候、表达心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移风易俗劝导1.2万余次,劝导红白事缓办简办4300余户,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疫情面前,无数志愿者坚守在抗疫最前沿,生动地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