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 因地制宜 加强监督
——青海省海东市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马学梅

    自2011年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以来,青海省海东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文明办各项文件精神,依托少年宫建设总体规划,致力于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和突破口,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殊教育职能,为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机制,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良性发展

    结合海东市实际,提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发展思路,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办集中协调、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建设大格局,有效提升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各项目学校成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订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一系列乡村学校少年宫规章制度,设立“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制定完善了组织机构、器材使用、辅导员管理、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品牌

    乐都区瞿昙镇磨台中心学校依托当地瞿昙寺开展“小小解说员”社团活动,丰富学生们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平安区第三小学开设“心灵手巧”手工艺创作活动班,通过动手制作折纸、剪纸,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民和县三中结合学校教师特长组建模拟法庭社团,在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互助县五十镇中心学校注重打造“盘绣”社团;东沟乡中心学校打造“安召舞”社团;丹麻镇中心学校打造“花儿”社团;五锋镇中心学校打造“舞狮”社团;哈拉直沟乡中心学校打造“玉雕”社团……同时,在传统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平台开展道德、法治、国情安全等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监督,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资金到位

    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资金管理采用县(区)文明办、教育局和项目学校领导“三级审核”的管理模式,确保了资金足额到位。全市建立了督查制度,规范各学校严格使用项目资金,通过自查、督查和抽查,对各学校少年宫进行考评,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顺利实施。市文明办督促各县(区)文明办不定期对辖区内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运转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海东市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95所,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59所(2020年新增13所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省建项目36所。

当前:B4(2020年04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