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社会交往中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四川省于3月24日启动“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并向社会大众发出倡议书。倡议发出一段时间来,取得了哪些效果?公众在社会交往中的文明面貌又有哪些改观?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城乡,探访春光里的文明风景。
■感受文明的温度
环卫工杨春英负责打扫的成都玉林西路片区人流量一直不低,随着城市的“复”苏,这里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但当下,她的工作却比年前要轻松许多:纸屑、空奶茶杯、零食袋等垃圾明显变少了,她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清扫落叶。
“城市卫生好不好,我们这工作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的。”杨春英说,自己做环卫工这些年感觉到城市变得越来越干净,特别近段时间的变化尤其明显,“以前有些人会图方便随手乱扔垃圾,现在大家基本上都会将垃圾主动扔到垃圾桶里。”
环卫工人日复一日地清洁街道,也将每一天在街道上走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看在眼里。“明显能看出来,随地吐痰这个现象有改善。最近遛狗拴绳的,随手清理狗粪便的人也增加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让杨春英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她说,“这次的倡议真是个好事。”
倡议带来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环境卫生上,市民日常社交中的文明意识也提高了。在成都武侯区一家银行内,自动取款机处排队的市民基本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坐在大厅中等待办理业务的市民彼此之间也有意识地隔开了空位。“倡议中说‘公共场所少聚集 距离一米才适宜’。保持距离也是文明的体现。”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现在出门办事都会尽量错开人流。”
记者观察到,在成都的图书馆、超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人们彼此间自觉保持距离的现象很常见,不少市民心中都拉起了一条隐形的一米“文明线”,但在人流量高的地铁站、公交站台,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对此,四川省疾控中心主任技师刘兆炜建议:佩戴口罩,注意手部的卫生。“乘坐公共交通时应尽量减少用手触摸扶手、靠背、把手等,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窗通风。”刘兆炜表示。
■公筷公勺用起来
火锅、串串、干锅……提起四川,美食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如今,在四川的饮食文化中,又新添了健康文明的备注——“分食分餐早推行,公筷公勺更传情。”
在成都,几乎每一家开门营业的餐馆里,都张贴着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在复工前,我们就提前准备了公筷公勺供顾客使用。”成都市玉林西路一家网红餐馆的老板黄君松说。记者看到,每当顾客进来就餐,餐馆服务员都会主动送上公筷公勺,并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黄君松认为,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是提倡一种文明健康的用餐理念,“不仅仅是在疫情期间,之后店里也会将提供公筷公勺长期坚持下去。”
为让市民更好地接受公筷公勺,西昌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昌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联合向全市发布“公筷公勺,从我做起”的文明用餐使用指南(试行),在全市倡导分餐制、点餐制,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都江堰市印发《2020年都江堰市“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工作方案》,新设计、制作了以“文明餐桌·公筷公勺”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6幅;邛崃市推出了“文创公筷”,结合临邛古城文化、凤求凰文化,以及描写邛崃的古诗联对、辞赋佳句等,让广大市民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中接受饮食文明的新观念。
不仅在城市,四川广大乡村也打响了“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战,让使用公筷公勺的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爸爸,公勺公筷是什么意思?”“公勺公筷就是吃饭时,大家夹菜、盛汤公用的筷子和勺子,不过不能放到嘴里。” 这是近日,在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福来村党群服务中心展板前,一对村民父女因为新村规民约而进行的对话。疫情防控期间,福来村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推行了新的村规民约,倡导“公勺公筷”被纳入其中,一时间,公筷公勺被村民摆上餐桌,文明用餐成为村里的新风气。
随着四川各大景区的“重启”,景区餐桌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成都洛带古镇核心景区130余家餐饮企业启动“公筷公勺”行动;成都龙泉驿区桃花故里景区各大民宿里,公筷公勺的宣传标语格外显眼,一位民宿负责人夏洪军说:“100%配备公筷公勺是疫情期间开放堂食的必备条件,也是保障顾客‘舌尖安全’的关键。”
■养成文明好习惯
对于成都市民欧淑华来说,“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带给她最大的改变是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善与养成。“年龄大了,有些习惯知道不对,自己也想改,但是老是记不住,这次疫情一下子把我们老年人的意识也提升了,这十条倡议提得刚好合适。”欧淑华高兴地说,这十条倡议朗朗上口,她很容易记,现在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还带动了家里人。
欧淑华一边说着一边还演示了她最近学到的打喷嚏、咳嗽时正确掩盖口鼻的动作。“以前都不知道,以为不对着人打喷嚏就可以了。借着这十条倡议的宣传,学到了不少新的文明知识。”
全国道德模范其美多吉也认为这个倡议行动的推出正是时候。“飞沫传播是许多感染源的主要传播途径,我们应该摒弃咳嗽和打喷嚏时不加遮掩的坏习惯。大家一起提升文明社交基本素质,一起养成文明社交行为习惯,不仅是疫情期间,疫情结束后也要保持下去,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其美多吉表示,作为一名邮车驾驶员,他将在行驶的途中向更多人宣传这十条文明倡议。
“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让乡风文明建设提速。古蔺县福来村党总支副书记明浪对于村民卫生习惯的明显转变很是感慨:“爱干净、勤洗手的习惯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写进村约了,公共场所自觉排队的风气形成了!村民们都说,要把这些文明生活好习惯延续下去。”
最近,欧淑华居住的小区里运动的人变多了,有打羽毛球的、跳绳的、跑步的,欧淑华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健康运动目标,她说:“就像倡议里说的‘健康运动最文明,修身养性终生行’,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