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殷切关注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健康寄语”,更是让健康文明运动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热潮在中华大地涌动不息。
“过足运动的瘾”
“跑了40分钟,微微出了点汗,真是舒服。”4月14日晚上8点50分,四川成都市民陈家珑正在东湖公园里进行跑步后的拉伸运动。
陈家珑一直都有健身的习惯,或是下班后去公园跑步,或是夏天带着孩子一起游泳,或是周末和好友打篮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和家人响应国家号召,安心宅在家里。虽然前期不能外出,但他的运动锻炼却没有停止。在陈家珑的生活中,运动是不可或缺的,他告诉记者:“我每周都会坚持运动三四次,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在我的带动下,我的爱人也找到了自己喜爱并能长期坚持的运动。”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市民吴跃已经做好了运动前的热身。“张文宏医师说过,目前对于新冠病毒最有用的‘特效药’还是免疫力。这次疫情让我对以前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并决定开始锻炼身体。”但是因为工作较忙,还要照顾家庭,吴跃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公园或者健身房锻炼,“所以我选择了跳绳,在小区的空地上就能进行。最初只能跳上几分钟,现在我已经能连续跳绳20分钟了。”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各种花式居家运动层出不穷。有人用纸巾当足球,玩起了“颠球”游戏,有人用扫帚、垃圾铲和纸团打起了“高尔夫球”,更有奥运冠军变身“私教”,发布小视频教大家进行居家运动。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体育场馆和健身场馆陆续开放,虽然要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并保持安全距离,但不少市民直呼 “终于过足运动的瘾”。公园里的市民也慢慢多了起来,散步的、放风筝的、练瑜伽的,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选择喜爱的运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运动是一味“良药”
“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放风筝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好处。放风筝时,眼睛要一直盯着高空中的风筝,远眺可以消除眼部疲劳,从而达到保护视力的作用。同时,对防治颈椎病也十分有利。”在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陈伟看来,放风筝好玩又健身,是适合春天的运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科学健康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预防疾病,提升身体的抵抗力,还能消除疲劳、改善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产生强大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因为生活作息不规律,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运动更是好处多多。
吴跃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明显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工作时也更有效率。陈家珑以他10多年的运动经验告诉记者:“不管是情绪低落,还是感觉压力大,都可以通过运动来调节。运动是一味‘良药’。”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约翰·瑞迪在《运动改造大脑》中,也详细阐述了运动在促进学习、调节情绪、预防大脑退化等方面的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科学健康运动正在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城乡运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迎着朝阳,跑友们迈开步伐,奔跑在环境优美的河边绿道上;沐浴阳光,网球运动员挥洒汗水,酣畅淋漓地享受比赛;伴着微风,“舞蹈大师”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但也有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其它原因没有时间运动。对此陈伟建议,可以进行“偷空训练”。不必追求一次性完成一个小时的运动,可以分成两次甚至三次的时间进行锻炼。
美好生活的“新标签”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健康文明运动作为美好生活的“新标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那么,如何更好地坚持运动?陈伟建议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设立好目标,不要一次性运动过猛。二是设立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三是寻找一个运动伙伴,帮助我们更好地坚持运动。成都健身教练小珂建议:“把运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当前,我国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引领文明健身风尚,推动广大群众在自觉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坚持锻炼,强健体魄,共享健康美好新生活。
四川省文明办近日在全省范围内发出“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十大倡议,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倡议中提出的“健康运动最文明,修身养性终生行”,正在让越来越多人积极投身健康文明运动;山西省太原市日前发出全民健身倡议,倡导“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4月10日举行的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体育工作会议透露,青岛市今年将活跃全民健身,实施“后疫情时期”全民健身振兴计划,积极助力健康青岛建设,以创建全民健身模范市为抓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目前,青岛市健身场地达9900余处,市民健身“举步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