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群众” 抗疫家书传递爱与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 漆世平

    “不忍心跟家人说再见,割舍家庭、亲情来到黄冈,我们永不后悔……”这是前段时间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衡阳群众”志愿者唐肖春随援鄂医疗队到达湖北黄冈后抽空给家人写的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湖南省衡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倡导下,“衡阳群众”积极参与“潇湘家书”——鸿“雁”传书大赛,用小小信笺书写抗疫家书,或表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别样节日思绪,或承载“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众志成城”的抗疫情怀,成为抗击疫情期间衡阳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据了解,衡阳市援鄂医疗队的90余名医护人员自驰援湖北抗击疫情一线以来,救死扶伤,夜以继日。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全都融入家书里,字里行间流露出在危难之时尽职尽责、为国为民奉献的豪迈之情。
    疫情防控期间,不管是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村)基层工作者,还是宅在家中的“衡阳群众”志愿者,都纷纷利用微信、微博以及纸笔等向家人写下一封封温情的家书,记录抗疫和复工复产中的点点滴滴。字字句句饱含亲情、蕴含力量,写满了刚毅前行的决心、挺身而出的担当、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畏、对亲人的牵挂、不能陪伴的缺憾……一封封家书彰显着衡阳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良好家风。
    “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各界志愿服务组织组成的临时“鸿雁传书志愿服务队”,在媒体公布代写联系方式,走进社区、街道、乡镇代孤寡独居老人、留守流动儿童及其他难以亲自执笔的家庭,写下思念与牵挂,把爱传递出去。
    这一封封家书通过媒体刊载后,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读者唐庆云说:“抗疫在家,读家书成为我的必修课,每封家书中饱含真情的言语,看似平淡,而置身于写信者的情景,读来令人动容。”读者匡庆兰说:“家书不仅给家人们最温暖的抚慰,也能让读者在感动中懂得怎么样更好地爱家人、爱家庭,特别是当家庭有难、国家有难之时,也能从中悟到真谛和受到启发。”读者李莉说:“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写信已成为儿时的记忆。抗疫家书这么火爆,从这个意义上说,特别是在抗疫非常时期,书信能给予更多的家庭以爱的滋养,让更多的家庭更加温暖和睦。”……
    目前,“潇湘家书”——鸿“雁”传书大赛组委会已收到优秀书信2万余封,在文明衡阳、掌上衡阳等新媒体发表了200多封。家书把雁城大地抗击疫情、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发生的喜人变化,父老乡亲对在外务工、求学游子的深情牵挂和谆谆教导,以及留守儿童对远在他乡父母的浓浓思念传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当前:3版(2020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