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让人始终保持思想的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册在手”早已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人们开始借助手机、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设备“畅游”书海,让“万卷书”触手可及。
手机阅读、光盘阅读、平板阅读……一些诸如此类的阅读方式正在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地铁上、公交车上,还是在马路边、商场里,抑或是在图书馆、书店等传统的读书场合,都能看到将视野专注于电子屏的人。“读屏时代”已然来临,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数字阅读已成大趋势
早上起床之后,习惯性打开“听书”软件,一边刷牙洗脸,一边听长篇小说的新章节;上下班途中,一边挤地铁、公交车,一边刷着APP推送的新闻热点、短视频、阅读软件里的电子书,把通勤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晚上临睡前,在轻缓愉悦的音乐声中再读一会儿Kindle才关机睡觉……这是家住四川成都的“80后”曹知兰每日的“读屏”习惯。
和曹知兰一样,陕西西安27岁的市民罗语现在也习惯了阅读电子书。“电子书读起来很方便,而且种类也十分丰富,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阅读。”罗语告诉记者,她自小便喜欢阅读,上学的时候看纸质书比较多,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她也渐渐习惯看电子书。
如今,像曹知兰和罗语一样选择数字阅读的人不在少数。据4月20日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3%,较2018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从中不难发现,尽管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呈现出数字阅读率增长加速之势。
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阅读变成可能。“在电子屏的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书香触手可及。隔屏嗅书香是时代进步使然,也是科技进步的阅读特色。”正如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副主任李兵所言,读书也好,“读屏”也罢,改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阅读,不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是有价值的阅读,即便少了青灯黄卷、书香墨痕,也依然能品到书香。
追求“有质量的阅读”
在重庆某通信企业工作的郭子珍每天花在“屏幕”上的时间虽多,但她主要是追剧或看一些短视频。“工作一天下来,经常感觉浑身疲惫,回到家就想看点简单轻松的电视剧或短视频放松一下身心。”郭子珍说,除了追剧和看短视频外,她偶尔也会阅读手机APP上推送的一些文章。“虽然感觉每天通过手机还是读了一些内容,但总觉得太浅,太碎片化。长时间下来,感觉什么都没有积淀下来,都忘记了。”
像郭子珍一样的读者也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有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在“网上冲浪”时,以阅读新闻、社交和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而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尽管如此,阅读的“深”与“浅”更多还是取决于阅读的内容。身处“读屏时代”,很多人依然坚持着深度阅读,即使是阅读电子书,也会对一些经典作品更加偏爱。阅读介质会变,但无论是看纸质书,还是进行数字阅读,丰富多样的优质内容始终是人们的阅读追求。
那么,在五花八门的新书中,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里,如何避免被设备上的其它诱惑分心,如何避免被平庸、营养价值不高的书籍填塞有限的时间呢?对此,李兵有着自己的理解。“‘读屏时代’是碎片化阅读,是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选择‘读屏’内容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他认为,读者选择可靠的平台、优质的内容是“有质量的阅读”的关键,而优质的内容就是阅读经典,阅读有价值、有营养的好书,再辅之以科学的阅读方法,让阅读更有深度、广度和厚度。
当然,“有质量的阅读”不仅需要读者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甄别,也需要数字阅读相关企业积极应对。有专家建议,数字阅读相关企业要补齐优质供给的短板,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数字阅读产品,让用户拥有更多深度阅读的机会和选择。
让未成年人悦享阅读
未成年人是我国读书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处于身心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期,对周围和外界的好奇心强,求知欲也强。如何在“读屏时代”引导并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品位,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们悦享阅读,仍是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电子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读屏’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的日常行为,应积极引导,培养孩子们在‘读屏’时的专注力和仪式感。”新世纪品格教育研究院学术院长杨霖认为,数字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孩子们接触起来要容易一些,而且由于存储量大、信息来源广,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更多选择,但数字阅读的上述优点,也给内容甄别和把关带来一定难度,这种相对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往往因内容不够系统、无关信息繁杂、缺乏阅读纸质书时的仪式感而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故而她认为应积极引导孩子将电子设备当作阅读工具,带着任务更专注地“读屏”,避免走马观花式阅读,同时排除各类无关信息的干扰,即使没有书香墨痕,也要培养孩子们在“读屏”时像读书一样有仪式感。
“读屏时代”屏幕如同一本展开扉页的书,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愉悦地享受读书的过程呢?天津市东堤头中学校长刘巍认为,应该经常性组织线上的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等活动,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得书香、感受读书的乐趣,在社会、学校与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推动全民读书和书香社会建设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好读书”。她还指出,一个孩子的阅读书单,指向的是孩子生长与精神发育,作为教师在引导孩子们“好读书”的同时,还要给孩子们“荐好书”,让好书伴随其成长。
采访中,多位一线教师也纷纷表示,“读屏”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不可回避的生活方式,社会、学校、家庭都应积极优化孩子们的阅读环境,引导其以正确的方式“读屏”,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