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朝阳群众”抗疫 奏响新时代志愿服务最强音
孔燕

    近段时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朝阳群众”作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成功典范,在北京朝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引下,充分发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治理优势,立足新情况、展现新作为,织牢织密防控网络,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成为疫情防控中的一张新名片,奏响了首都志愿服务最强音。

    人人争当“朝阳群众” 建立全民“动”起来的志愿服务机制

    多年来,“朝阳群众”这支服务于朝阳区社区治理、社会治安、环境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在关心国家安全、维护首都稳定、参与治安防范方面屡建奇功。

    朝阳区委在联防联控力量建设方面明确严格落实“四方”责任。除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更加注重强化个人责任在疫情群防群控中的作用发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鼓励大家树立人人都是“朝阳群众”、个个争当“朝阳群众”的参与意识。

    此外,疫情防控,信息沟通至关重要。在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互联网平台利用其信息交流、数字技术应用、物流调配等优势,在创新疫情防控方式、配合联防联控、舆论引导、保障民生需求、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京心相助”“北京健康宝”“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程卡”等微信小程序和“北京12345热线”“120急救热线”“首都机场热线”“北京朝阳app”等线上平台的建设和开发,最大程度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防疫工作的热情。

    内防扩散 “朝阳群众”助力全区入户精细排查全覆盖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防”。在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不同时刻,贡献一己之力是“朝阳群众”的共同愿望。

    内防扩散是切断传染源的关键环节。朝阳区创新防控工作方式,将“市下发名单自上而下精准排查+‘朝阳群众’自下而上全面普查” 相结合,双线并进“落地查人”。面对如此艰巨又繁重的任务,各行业、各领域的“朝阳群众”们在抗疫初期不遗余力、严防死守开展“敲门行动”。他们进居住小区、进酒店宾馆、进六小门店、进商务楼宇、进出租房屋,进行精准精细的地毯式摸排,用实际行动助力全区入户精细排查全覆盖、重点群体管控全覆盖,为疫情初期防控工作提供最基础又最关键的数据支撑。

    社区作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在安贞街道安华社区,“朝阳群众”践行“六个一”工作法,即构建一套防控体系、建立一张排查表、发放一张出入卡、张贴一封温馨信、响起一个大喇叭、扫描一个二维码。在大屯街道,北京市委党校在职党员15人作为特殊时期特殊的“朝阳群众”下沉社区,通过“党员顶岗一日,社区轮休一日” 补充了社区防控力量,缓解社工压力,在关键时刻彰显上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外防输入 “朝阳群众”建言献策、多语种宣传多方参与

    当前境外疫情已经呈现出加速扩散蔓延之势,随着入境人士确诊病例的逐渐增加,防范境外疫情输入成为当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朝阳区委党校教职工作为“朝阳群众”一分子,积极发挥区委、区政府智库成员单位决策咨询的主责,在相关报道反映韩国和日本的疫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之际,第一时间向区委、区政府提交《关于加强防范国外疫情回流的对策建议》《关于预防新冠肺炎疫情衍生问题的思考》,并先后刊登于《朝阳信息》,得到区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将建议转给防疫专班。

    在国际化程度较高、治理经验较丰富的麦子店街道有9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近万人。为了做好外籍人士的防护工作,具有中、英、日、法、韩外语特长的“朝阳群众”通过多种语言在外籍人士集中办公区和住宅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告知,并以信息员、宣传员、卫生员、守门员、服务员、战斗员等“六大员”为工作标准,完成及时通报新情况、到外籍居民家中走访、楼门楼道消毒、为外籍居家隔离居民送快递等任务。同时,发动外籍居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外籍志愿者的示范带头作用,凝聚外籍居民作为新“朝阳群众”参与疫情防控的共识。

 

当前:A3(2020年04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