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全民齐心抗疫的特殊时期,许多居家的人选择翻开未完成的阅读清单,用一部尘封许久的大部头、一本闻名却未目睹的名著小说或一册“无用”却美好的诗集,抚慰惶惑的心灵,开凿思考的泉眼,汲取生活的勇气……在阳光尚未到来的日子里,阅读让我们更加沉稳坚韧;在迎接未来生活之时,阅读让我们的眼光更加开阔。
1
以书为友,以读攻“毒”
阅读助力全民抗疫,点亮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方舱医院“读书哥”在病床上专心看书的照片走红网络,“每天读首诗”等阅读打卡群遍地开花,打造“诗意栖居地”……疫情之下,阅读,如同一股清流,慰藉了无数恐慌、紧张、疲惫的心灵,带来温暖、振奋和感动。
前段时间发布的《微信战“疫”数据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微信读书用户每百人比上月平均多读110本书,其中医疗、疫情相关作品备受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成为搜索次数最多的书,《鼠疫》《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也名列前茅。
在快节奏的生活突然被按下“暂停键”的那段时光里,很多人翻开久违的书本。在知乎热门话题“因为疫情待在家中的你们每天都在干什么?”有超六成回答称“看书”。网友“月亮之子”晒出自己的书单和阅读笔记,建议大家不要恐慌,通过读书静心平复情绪,得到近3000个网友点赞。
面对疫情,多一分了解就多一分安全。广东科技出版社率先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全国出版界紧急推出140余种疫情防控读物,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阅读平台免费传播,帮助群众理性应对、科学防疫。1月31日至今,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旗下7家出版社已推出相关图书15种,其电子版本全部上网,供读者免费阅读、下载。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一书上线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就突破10万。
网友纷纷留言“这些知识科普太必要了”“大家好好读读,具备一定的知识,就不会造成太大恐慌”“阅读疗愈心灵也增长智慧,多读书就不会被谣言欺骗”……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呼吁大力推进全民读书,坚持不懈进行科普教育,用知识的力量抗击灾难。
因疫情在家办公的北京市民郭女士每天陪孩子读绘本、背古诗。“难得有了亲子阅读时间,希望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涵养精神,不惧未来。”
在数字化阅读已成主流的今天,“一屏万卷”让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在书海中尽情畅游。疫情期间,不少出版机构推出各类有声书、网络直播课等。
疫情期间,“云阅读”成为四川成都市民张小枫一家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他的儿子坐在电脑前阅读成都图书馆推出的“超星少儿绘本”栏目,张小枫自己则在一旁滑动手机屏幕,从四川省图书馆线上平台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省各大文化机构闭馆,为了保障人们的精神食粮,有关机构通过将图书、展览搬到线上的方式,实现有序复工。
2
图书外卖、无接触借阅、“云阅读”
疫情之下,阅读服务加速转型
为应对疫情冲击,多家实体书店甚至图书馆开始选择发展线上渠道进行突围:开通网上书城,为读者提供线上选购、线下配送的一体化服务和电子读物;开展线上读书会、线上讲座等活动,依托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多元化内容输出;通过微信群为读者、客户提供文化社群服务……
万物皆可外卖,北京的实体书店最近也加入外卖中。首批72家实体书店已经上线美团外卖,第二批又有33家实体书店陆续入驻。这意味着,读者能在下单后大概30分钟的时间里,获得想要的图书。书香和饭菜香,你可以同时拥有。
北京实体书店外卖的首单来自钟书阁。仅用30分钟,家住海淀区的一位读者就收到了自己选购的新书。钟书阁北京融科店负责人回忆,3月12日上午10点,有用户在美团外卖下单,购买了一本瑞·达利欧的畅销书《原则》。这是自2月1日关闭线下门店以来,该店售出的第一本图书。
“虽然现在手机、平板看书很普遍,但是我仍然喜欢纸香的味道,喜欢捧着纸质书看,更有阅读的意境。”来自浙江衢州的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郭超艺说。
像郭超艺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疫情期间,如何宅在家中,还能读上新书?“无边界图书馆”正在兴起,以帮助更多人实现宅家看书的愿望。
“知识无边界,读书也可以无边界。”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表示。浙江图书馆率先尝试了“无边界图书馆”的借阅方式。据了解,浙江图书馆在手机支付宝、微信等小程序上设有应用。“读者在线挑选后,书便可快递直达到家。读者读完后,既可以开馆后把书带到相应图书馆归还,也可快递归还。”褚树青介绍。在外界看来,“无边界图书馆”可以延伸用户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行为,打通线下空间与线上平台的阅读,为用户提供更灵活弹性的阅读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图书馆,例如太原市图书馆、深圳罗湖区图书馆等都可以实现线上选借图书快递到家服务。
与阅读方式的改变相适应的还有图书馆等阅读场所的线上化转型。深圳图书馆从1月24日起暂停了到馆读者服务。但依托丰富的数字馆藏资源,该馆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线上阅读服务。3月15日,深圳图书馆新推出的“数字阅读馆”开通,仅一天访问量就达14910人次。这个基于微信小程序端建立的线上数字阅读平台,以“精读化”“个性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目前数字资源已超30余万种,其中电子图书近8万册,期刊3万期,各类听书资源近19万集。湖南、湖北、辽宁、甘肃等多省也把图书馆搬到了手机应用上,让读者宅家期间也能在线阅读汲取知识。
3
书香天府:不负春光好读书
市民线上线下享受阅读快乐
又是一年四月天,又是一年读书季。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徐徐启幕之际,熏人的书香伴着暖暖的春光,一同点燃了成都人的“好读之心”,一系列阅读活动在四川成都这座“书店之都”掀起热潮。今年的读书日系列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成都各图书馆和实体书店将联合开展图书推荐、评选图书推荐人、线下名家分享会等活动。超过100场的各类阅读活动,将让广大市民在春光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世界读书日,成都图书馆将活动“主阵地”转移到线上,策划了一系列线上读书活动。包括联手喜马拉雅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心愿书单”微信投票活动;联手知名文化类微信公众号“文化在线”策划了“春风十里·不如读你”线上阅读推广活动;联合神州共享于4月17日至27日推出以疫情主题美术作品与中华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数字展览活动等。
此外,为了全方位给读者丰富的视听阅读享受,成都图书馆还利用丰富的馆藏有声资源,在读书月到来之际,联合博看网于4月15日至30日举办“‘声’临其境·阅享人生”听书打榜活动。读者只需通过成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微书屋完善个人信息,即可选择收听自己喜欢的书源。活动期间将对个人听书时长进行累计,累计排名靠前的读者,将获得精美奖品。
线上活动轰轰烈烈,线下活动也不甘落后。在全面保证抗疫成果的同时,成都图书馆在4月23日当天举办一系列线下读书活动。据了解,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图于“4·23世界读书日”当天在图书馆一楼大厅举办珍贵古籍展暨雕版印刷体验活动,读者不仅可以欣赏珍贵古籍展,还可以参与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在学习体验中加深传统文化记忆。与此同时,当天也将邀请多家数字资源厂商用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为读者介绍各类数据库资源及其使用方法,并现场为读者答疑解惑。
为有效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新华文轩、言几又、方所、布克书店、钟书阁、散花书院等20个城市阅读空间也将结合实际组织策划一系列特色阅读活动。
如钟书阁的“点亮阅读之光,体验阅读之美”活动,活动当天组织到店读者关闭电子设备,到指定区域进行阅读自我挑战,阅读时长60分钟,即可点亮阅读证书及奖品;言几又的“世界读书日静读一小时活动”,活动当天,书店会员只需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指定书籍,活动结束后可带走该本书籍;方所成都店也将于4月16日至23日期间,策划开展“成都阅读者”的100种阅读方式系列活动。
此外,全市城市阅读空间还将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方式开展新书线上分享会、名家讲堂云直播、云游最美书店等线上活动;组织策划开展购书折扣、主题书展、读书打卡等线下活动。全市20个城市阅读空间集体联动,共邀广大市民尽享阅读乐趣。
除成都外,四川全省各地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书香天府”持续添色,甘孜藏族自治州“书香家庭”评选、达州市渠县“讴歌新时代·共筑美好家园”诗词挑战赛、南充市顺庆区线上21天阅读打卡有礼活动、金堂县“我把金堂读给你听”在线诵读大赛、攀枝花市仁和区“谷雨”知时节线上主题读书会等一系列活动,共同推进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本版编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