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生就餐“光盘行动”的比例不太高,不少学生有浪费粮食的情况,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食育”予以解决。教育家叶圣陶讲:“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题中应有之义。学校和家庭应同心协力,要求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选择。“人生就是选择”,其实这个“选择”说不定应该从“该不该吃”做起。学校和家长应相互配合,要求并教育引导学生在“吃”的问题上作出正确选择,确保吃的东西、吃的地点、吃请的对象都生态、都绿色、都自然、都健康、都无害。“不该吃的不吃”这个良好习惯应该从小就养成,吃自己应该吃的、可以吃的、能够吃的,吃自己的。
讲卫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吃东西讲卫生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健康生活方式。疫情期间,学校和家长更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务必做到不卫生的东西坚决不吃,吃东西一定讲卫生。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底线。学校应该严格执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把抓好学生饮食卫生、卫生饮食作为落实“家长陪餐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严把学生饮食卫生、卫生饮食关。教师与家长很有必要利用陪餐的机会,要求并引导学生先洗手后用餐,在陪餐过程中充当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最佳示范者、引领者、教育者。
有节制。“民以食为天”,这话道出了吃对人的重要性。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应该携起手来,言传与身教有机统一地教育并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起居有常、饮食有度”的习惯,这不仅对健康养身有益,对修身养性也无害。一个人从小在饮食面前能够约束好自己、把握好分寸,成人以后也许才能正确对待财物、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利益、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人生。
重节约。学校和家长应教育引导学生怀着对大自然、对父母、对农民、对食堂师傅感恩的心,对待餐桌上、餐盘里、饭碗中每一口饭菜。节约不仅是美德,也是一种品质。人最不该有的缺点是浪费,最应该具备的优点是节约。学生家长理当身先士卒地厉行节约,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俭教育从孩子小时候就入脑入心。
讲科学。科学饮食是人身体健康的基本前提。学校和家长应不失时机地教育和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做到按时用餐、按量用餐、文明用餐,力求荤素搭配合理、咸淡味道适宜、冷热干稀适度,既适量食用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又确保维生素类食物足够,尤其不能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