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明的脉搏砥砺前行
——科普科幻领军人、科幻作家吴显奎与四川科幻产业的挺进之路
本报记者 朱乔明

 

    从创作科幻小说到推动四川科幻产业发展,作为四川科普科幻的领军人物,吴显奎认为,科幻是面向未来的艺术,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先导,只有充满想象力的民族,才是有更大发展后劲的民族。因之,他把推动科普科幻创作和科幻产业发展,视为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四川科幻产业与他的脚步一起,砥砺前行。

    吴显奎(左一)与阿来(左二)、刘慈欣(左三)、吴岩(左四)在2019年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科幻文创展示厅参观

《科学文艺》创刊号

邓稼先妻子许鹿希写给吴显奎的信

吴显奎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

《哪吒之魔童降世》极富四川文化元素

    1986年5月15日,吴显奎(右一)在首届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颁奖大会上代表获奖作者发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让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美丽起舞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宣告了“科学的春天”到来。那一年,吴显奎刚刚走出大兴安岭到四川成都求学。

    1979年春末夏初的一个傍晚,夕照下的锦江河水波光粼粼,在锦江大桥附近的一个书摊上,正在成都气象学院无线电系气象通信专业求学的吴显奎,从一排杂志中一眼就注意到了很特殊的一本,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本杂志深蓝色的封面像是一片深邃的海洋,而让他尤为兴奋的,是封面上的四个大字——“科学文艺”。那本由著名作家马识途作发刊词的《科学文艺》创刊号,对他影响深远,成为他点燃兴趣并尝试科幻小说创作的“引路人”。

    《科学文艺》第二期刊发了吴显奎的一篇作品,这使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此后,他开始陆续发表科学文艺作品,尝试创作科幻小说、报告文学和科学家传记文学。

    秉持着“打超深井”的理念,吴显奎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挖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深度。 在1979年4月16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要刻苦自学,深思好学,并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浅到深……”他擅长使用切西瓜式的断面取材手法进行创作,叙事角度独特、语言优美,在给人正向激励的同时,也把中国文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在他的笔下,科学和文艺碰撞出史诗般的美感,科学插上了幻想的翅膀,美丽起舞。

    1983年,吴显奎所写的科学家传记小说《晨星,在最黑暗的时候升起》一经发表后便引起社会关注,成为他从事科学文艺创作的标志性作品,《涂长望之死》《他死在北极光下》《黑海风暴》《彼得堡午夜的钟声》等作品也都在读者中得到广泛好评。1986年,首届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吴显奎创作的科幻小说《勇士号冲向台风》获得金奖,他作为获奖者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时隔33年,2019年6月,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未来新影集团对外宣布投资3亿元,筹拍科幻大片《勇士号冲向台风》。《梦想,成就精彩人生》,是吴显奎在这场发布会上所作的主题演讲,而他的梦想,与四川科幻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川是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

    启蒙了吴显奎创作科幻小说创作热情的《科学文艺》,正是在四川乃至中国科幻事业发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位置的《科幻世界》杂志的前身。这本科幻杂志发现培养了刘慈欣、王晋康、吴岩、韩松、何夕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幻作家,他们和吴显奎一样,当年都曾是《科幻世界》的重点作者。

    从成都气象学院毕业后,吴显奎开始逐步参与四川科普科幻创作的组织工作。由已故的科幻作家童恩正推荐,1986年,吴显奎兼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他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协助创会会长周孟璞先生并与知名科普作家董仁威先生一起,为四川带出了一支素质高、成果多、后劲足的科普科幻创作团队。作为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现任理事长,他所领导的协会拥有新老会员1300多名,协会会员每年出版的科普科幻专著超过200种,短篇超过5000篇。

    2011年,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盛大开幕,一场名为“西部融入世界,世界聚焦西部”的演出让来自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交口称赞。这场在中国博览界传为佳话的开幕式演出,与吴显奎富有科幻创意的建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起初,这场开幕式的演出方案几经策划均不如意,时任四川博览局副局长、西博会开幕式现场总指挥的吴显奎提出,可以大胆引入科幻元素来强化主题。之后,开幕式全程植入科幻元素,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四川的科幻产业从视觉上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并大热之后,成都作为“中国科幻之都”爆红了一把——成都创作团队承接了《流浪地球》800多个特效镜头的制作工作,而“成都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更是超过了50亿元,这让人们越来越看好四川科幻产业的发展。

    吴显奎曾有过这样一句形象的比喻:“四川是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川尤其是成都在中国科幻界所处的领先地位。当下的成都,不仅有《科幻世界》杂志和国内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还诞生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极具影响力的奖项,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幻文创机构,是目前国内主要的集聚科幻人才之地和主办国际科幻盛会次数最多的城市。

    即使四川科幻产业的成绩已得到了国内的普遍认可,但吴显奎仍对其有着更高的期待,他说,四川的科幻创作虽然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中国的科幻产业整体还比较稚嫩,尤其是没有走出国门的科幻大片,科幻产业中包括科幻游戏、科幻动漫和科幻影视还都比较弱。为推动四川科幻产业加速迈上新台阶,吴显奎在十二届四川省政协联组会上提出建议,支持科幻产业发展,把成都打造成中国科幻之都;建议成都申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

    2019年8月,成都市正式向世界科幻组织提出了申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申请。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未来空间更为广阔,文明延续,精彩可期

    “把追求崇高作为人生的永恒主题。”担任过大学副校长、四川省科协副主席、省政府副秘书长,现任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的吴显奎,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始终怀有赤子之情,他要求自己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还要快上半步。一路走来,他的脚步见证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印记;也与文明的脉搏同频共振,紧扣节拍推动着四川科幻产业的发展。

    1986年12月,吴显奎和孟勇合写的有关邓稼先为研制核武器奋斗28年的报告文学《两弹元勋的秘密历程》发表后反响强烈,邓稼先的妻子、病理学家许鹿希在给吴显奎的信中写道:“你们对稼先和他一起干核武器工作的同志们的理解是很深刻、很对的。他们所以奉献了自身的一切,是为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和安宁的世界啊!”

    以邓稼先为榜样,吴显奎始终怀揣着理想与激情,他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推动四川科普科幻创作队伍建设和科幻产业发展。多年来,四川一直处于中国科普科幻创作三大中心之一的地位,而通过科幻文学的“走出去”“引进来”,四川科幻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也正日益扩大。为大力发展科幻文化产业,成都更是明确提出规划建设“中国科幻城”(中国科幻产业园),打造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主题文化产业园区,并以此为基础延伸众多产业链,最终形成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文化产业集团。未来,四川的科幻创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精彩表现更值得期待。

    对于四川科幻产业的发展规划,吴显奎也有着长远的打算。前不久,吴显奎告诉记者,他正牵头制定并实施“四川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千人培训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1000名科普科幻青年作者,为四川科普科幻创作团队源源不断地输入生力军。还有一件事,吴显奎也尤为重视,由十二届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办的四川历史文化名人评选项目,正在他的组织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项目最终将评选出对中华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100位四川历史文化名人,并编写出版《四川历史文化名人百人画传》。吴显奎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一样重要。”

 

当前:A4(2020年05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