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一袭白衣 满腔柔情。护士是守护人们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他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与时间赛跑,用顽强的意志点亮希望。尤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数以万计的护士更是不顾个人安危,用“最美的逆行”承担起医务工作者的大爱和担当,默默奉献。

佟乐

唐珊

沈悦好

胡慧
在第109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对话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护士长沈悦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护士长胡慧、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科护士长唐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护理组长佟乐,聆听他们成长中的动人故事。
初心
“这是同生命
打交道的职业”
“你怎么会选择做护士?”因为性别的原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护理组长佟乐,常常会被人问起他选择当护士的初衷,对此佟乐总会笑着解释:“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有不少亲人从事医护工作,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们建议我学这个专业,说是好就业,我就听从了建议。”
护理专业的男生难免显得有些“特别”,甚至受到了其他专业男生的嘲笑,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佟乐对这份职业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有了继续学下去的决心。“我们和医生一起,护佑生命,救死扶伤。这是个值得尊敬的职业,我喜欢我的职业,没什么好尴尬的。”佟乐笑着说。
对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科护士长唐珊来说,成为护士原本只是填报大学志愿后顺理成章的职业规划,但很快,现实给她上了最重要的一课。刚开始实习时,唐珊跟着老师上夜班,一晚,有一名浑身是血的车祸外伤患者被送了过来,老师让唐珊给患者量血压,她紧张地拿着血压计茫然地不知从何下手,老师见状立刻操起血压计冲上前去。整个抢救过程,唐珊都傻傻地站在一旁,看着老师忙碌的身影,什么忙也帮不上。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让她忽然意识到护士肩上的责任:这是同生命打交道的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当时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干,有一天也要像老师一样那么牛。”唐珊说。
“当护士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时隔多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护士长胡慧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穿上护士制服时的喜悦。胡慧从小就想当一名护士,小时候电视里身穿白制服、笑容甜美的护士形象让她心怀向往。“但真正工作以后才知道,护士这个职业跟电视上看到的不太一样。”回忆起过去,胡慧笑了起来,“特别是2013年我从普外科转到感染科做护士长,第一次接触到大量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时,我也挣扎过,可穿上这身衣服就好像有一种使命感扛在了肩上,我不能退后。”
身着这身白衣,就不能退后,这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共同的信念。因为这份信念,他们奔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线、义无反顾地参与多次灾害救援、坚守在与病魔较量的最前线……在一次又一次同死神的拉锯战中,让他们始终保持从容淡定的,正是他们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那颗不变的初心。
奋斗
为患者
提供专业服务
“患者就是亲人”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心中永恒的信条。为给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帮助更多的人,他们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坚持学习研究,吹响了奋斗的号角。
2014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护士沈悦好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病房调入监护室任护理组长。彼时,监护室刚刚购买了一台床旁血滤机。床旁血滤机是肾科和综合ICU的常用医疗设备,操作流程复杂繁琐,之前从未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使用过。作为护理组长的沈悦好被派去肾科和综合ICU学习。“刚培训完回到科室不久,我们就收治了一位身体状况很不稳定的患者。”沈悦好回忆道,“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必须马上上床旁血滤机治疗,当时我刚培训完没有实战经验,但患者情况紧急,不能等,我必须硬着头皮上。”大脑迅速地过完一遍培训内容后,沈悦好和同事们在慌乱中完成了床旁血滤机的管路安装等工作,并辅助医生顺利上机。当晚,为了随时观察患者使用床旁血滤机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处理初次使用床旁血滤机发生的各种问题,沈悦好和同事连续守护患者10余个小时。“当时的情景真是太紧张了。”沈悦好说。如今,她和同事早已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床旁血滤机。
不同科室的护士,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同的,刚担任神经内科科护士长时,唐珊需要攻克的难题是床旁盲插鼻肠管技术,这对她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在翻阅了不知道多少次文献,参加了不知道多少场盲插鼻肠管学术讲座后,唐珊终于梳理出了“胃内注气法床边盲插鼻肠管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我们第一次给患者留置鼻肠管时就成功了!”唐珊自豪地说。
急诊科的佟乐也在不断地储备知识,提高技术。紧张忙碌是急诊科的常态,由于经常会遇到“特殊紧急情况”,佟乐和他的同事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准确的反应去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佟乐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观摩实操视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会立刻找经验丰富的护士虚心请教。不断地学习,成为一名全能护士,是佟乐终身奋斗的目标。2018年,他加入了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随队参与多次救援行动。“通过参与数次救援,我发现一名护士的高光时刻不只是聚光灯下的荣誉,更多的是在无数患者发光的眼里。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也将继续努力向前。”佟乐感慨道。
收获
磨砺
带来的是成长
在前行的道路上,护理工作者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胡慧,今天你和其他同事前往雷神山医院开展护理工作,并协助开展其它省份医疗队伍相关保障工作。”“收到,保证顺利完成任务!”作为武汉当地医院的一名护士,胡慧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为此,2020年2月11日,胡慧被派往雷神山医院,协调物资、验收病房,开展专业培训、制定病人收治流程等,全方位地开展抗疫工作。
当时雷神山医院的病区处于“边验收 边准备 边培训”的状态,胡慧不仅需要组织已修建完成病区的患者收治事宜,同时还需对已达到收治状态的病区进行验收,“每天就跟打仗一样,但是我不能有任何拖延,拖延一分钟对患者来说都是煎熬。”作为一名资深护士,胡慧深知救助患者就是与时间赛跑,不能等,更不敢等。
付出总会有收获。在胡慧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短短10余天,雷神山医院的30个普通隔离病区、2个重症医学科全部正常开放,1400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顺利入住。“我很感谢雷神山医院工作的历练,让我收获了内心的成长,我也在这场历练中明白,当我披上这身白衣,我就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战士’,我不能退缩。”胡慧坚定地说。
和胡慧一样,沈悦好作为天津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也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前线。对她而言,驰援武汉是身为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光荣,也是对自己护理技术的一次检验。沈悦好所在医疗队的驻扎医院是武钢二院,一间许久未使用的废弃医院。沈悦好和同事们徒手“开荒”,清洁卫生、扛氧气筒、手抄输液瓶签……在多方配合下,武钢二院再次正常运转起来,并逐渐成为一间功能完善的医院。“整个医院的地面都被护士们擦得亮堂得能照出人影。”沈悦好笑着说,“这种经历让我永生难忘,这次磨砺也让我成长了许多,今后我将更加扎实工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