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连日来,全国各地广泛动员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将其融入文明创建工作中,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川
代表委员建言 把爱国卫生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如何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四川省代表委员纷纷建议把爱国卫生运动融入日常生活,用小习惯成就大健康。
“现在正是把爱国卫生运动理念根植到学生心中的好机会。”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望子成龙教育集团董事长蒋杨斌表示,疫情期间,学生们已逐步养成勤洗手、分餐进食的好习惯,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多组织大扫除,不仅保证没有卫生死角,还能留下影像资料用于长期宣传与教学。”
“在部分老旧院落,还存在垃圾偶尔不能及时清运的现象。”对此,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台联副会长廖文莉建议,应在老旧院落增设垃圾桶,避免因垃圾堆积出现的脏乱差现象,并加大垃圾清运频次,为居民打造良好的生活卫生环境。
在省政协委员苏永强看来,严格实施垃圾分类是发动全民加入爱国卫生运动的好切口。“垃圾分类不仅关系民众生活环境,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苏永强建议,相关部门可通过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设立垃圾分类监督员、组织相关志愿活动等措施,形成良好的社会参与氛围。
在省人大代表、古蔺县大村镇卫生院院长项英看来,爱国卫生运动在一些乡镇已初见成效,公共区域卫生死角的数量明显减少。“但在没有村干部监督或引导时,部分群众存在自觉性差的情况。”项英呼吁,乡镇卫生院、村委会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宣讲与科普,提高群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带动大家自发加入爱国卫生运动。
辽宁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近来连续几个周六,都是沈阳市的“清洁沈阳日”,当地环卫部门持续对二三环沿线和城乡接合部绿化带、铁路沿线垃圾进行卫生整治。“我们现在主要是对二环沿线绿化带两侧的垃圾、落叶进行彻底清理,对桥体立面立柱进行冲洗作业,下一步要向三环范围推进。” 中环洁沈阳新天地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丁振纲介绍。
今年以来,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辽宁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优势,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打造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培育形成社会新风尚,为常态化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环境,为文明城市建设再添亮丽底色。
具有“2020”特色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把整治环境脏乱差作为重要任务。辽宁全省各地全面加强城市人居环境专项整治,通过开展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卫生死角治理等举措,大力减少疫病传播途径,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既靠自觉,也靠引导。为更好地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辽宁各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媒体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作用,运用各级各类媒体,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弘扬文明风尚。
山西
将爱国卫生工作 融入联防联控
3月15日,山西省提前启动了第三十二个爱国卫生月活动,重点将爱国卫生工作融入复工复产复业复学后的联防联控,并在全社会推广文明卫生习惯促进行动。“山西省委还决定,将本省爱国卫生月拓展为‘爱国卫生季’,旨在为促进全民健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更大贡献。”山西省卫健委健康宣传促进处二级调研员李向凯说。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重新开门迎客,我们要努力降低疫情风险。”晋中市平遥县古城街道办的爱国卫生工作者张新颜,坚持每天走街串巷做好消毒、清扫,随时提醒居民和游客注意戴口罩。
4月25日,太原市初三年级和校外高考补习班正式复课。去教室上课健康如何保障,这成了广大家长、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而早在复课一周以前,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街道办的副主任王彩就为这些事忙活起来了。4月17日一早,王彩代表街道办和迎泽区教育局、卫健体局等10多家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走进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学生近期有没有人去过外地?新安装的自动测温门效果如何?消毒水、口罩等防疫物资够不够用?”王彩拿着验收表,一项一项地仔细核实。
随着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公共场所的人员流动明显增多。为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山西省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的宣教,纠正各类不文明卫生习惯,增强居民健康意识。
太原市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飞介绍,疫情防控中,他们制作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公众预防指南》,深入到建筑工地、工业园区等56家企业、单位现场讲解,并通过广播电台、短视频、微信群、官方网站持续滚动科普,目前已有上百万受众接受健康指导。
福建厦门
发动广大市民 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据悉,以文明卫生行为的提升与改善为抓手,厦门近期已全面启动全市爱国卫生活动,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争做文明卫生行为的践行者、传播者。
近年来,在厦门市委文明办等有关部门的牵头推动下,厦门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优势,发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在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助力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厦门的这一做法与经验,也得到了央媒的广泛关注。央视《新闻联播》以《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共享健康生活》为题,报道了厦门等地将爱国卫生运动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成功做法。
“有了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还得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新闻联播》在报道中指出,“五一”期间,全长23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成了市民的“公共健身房”,平均每天10万人次在这里健步走。
不仅《新闻联播》,新华社在进行“全国多地爱国卫生运动显成效”专题报道时,也点赞了厦门的做法。报道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第32个爱国卫生月,厦门开展了更有针对性的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据悉,厦门全市共设置了9000多个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化改造的“废弃口罩投放专用桶”,废弃口罩实施“专桶投放、专车收运、专炉焚烧”全链条管理。
浙江宁波
开展立体式 城市卫生整治
楼宇屋顶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而其“脏乱差”的现象更为隐蔽、更难涉足。最近,在浙江宁波,数千架次无人机梯队接力出征,用“鹰眼”俯瞰城市,巡查城市环境卫生“死角”,让楼宇楼顶变为一道亮丽的空中景观。
在宁波市鄞州区的华光城社区上空,当地综合行政执法队员于林亮手里操纵着一架无人机,开启新一轮屋顶垃圾的巡逻复查。一旦发现有垃圾堆放,于林亮就立刻按下拍摄键标记定位。
社区负责人姜颖说,华光城88幢居民楼,几乎都是平屋顶的多层住宅。屋顶垃圾不仅不文明、不卫生,不及时清理还容易在即将到来的汛期出现安全隐患。要不是无人机帮助巡查,179个楼道挨个跑,工作量可想而知。”
于林亮拍摄发现的堆放着废旧衣物、毛绒玩具等10处屋顶垃圾,华光城社区党员志愿者、物业保洁人员当天就清理完毕。
宁波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他们把抗疫中取得的经验融入到了文明城市创建中,建立了发现、整改、复查、反馈、监督的闭环工作机制,共同打造洁美文明的城市人居环境。
从空中破解屋顶垃圾“顽疾”,是宁波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波立体化、全域化推进城市环境卫生整治,从地下空间到屋顶空间,从城市到农村,从路面到河面,确保城市角角落落都干净整洁有序,为文明城市创建增添新的风景线。
安徽宁国
改善卫生环境 涵养文明新风
最美5月,宁国市的大街小巷绿树成荫,草木葱茏。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如春风一般,吹遍了宁国每个角落,城乡大地呈现出一派整洁、有序、优美的新姿态。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重视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也更加重视公共环境的卫生。”宁国市经开区润城小区志愿者张萌萌说。 4月23日下午,身穿红马甲、手拿垃圾钳的志愿者,在捡拾草坪和绿化带中的垃圾和杂物,参加“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
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打扫环境卫生、检查病媒生物防控、进行垃圾分类、清理垃圾等,打造优美洁净的卫生环境。据了解,宁国市累计组织3万余人次开展城市清洁日等活动550次,开展病媒生物集中消杀67次,整治各类农贸市场25个,整治村庄(社区)120个,不断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热潮,共同营造洁净优美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而是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开展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倡导使用公筷,既是传承餐桌文明、引领社会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强疫情防控、守护公共健康的重要举措。 ”宁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庆文说。4月30日,宁国市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使用公筷健康常在”行动启动仪式,并发布了公筷公勺规范使用指导意见,规定了公筷公勺的使用范围和制作、配置、使用、消毒卫生要求等,焕发爱国卫生运动新的生机活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宁国市把爱国卫生运动贯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过程,嵌入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找准深入开展的着力点,使爱国卫生运动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紧密结合、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本版编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