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  高标准建设  高效运作
让“三不管”地带绽放文明和谐之花
峨边彝族自治县副县长、公安局长 熊师

    2000年,原四川省沙坪劳教茶场管理所搬迁后,沙坪茶场片区一度成为“三不管”地带,人员无序流动,村民“无组织、无户口、无住房、无生计、无保障”的“五无”问题突出,“安身、安心、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乱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6年,峨边县接管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建立了村级基层组织——沙坪镇松林坡村和新林镇茗新村,把两村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开展脱贫攻坚,并把该片区纳入峨边城市副中心进行规划建设。

    2019年6月28日,有关领导深入松林坡村开展“六进六边”实地调研,给“三不管”地带社会治理和村民安居乐业把脉支招。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公安机关和县级相关部门、乡镇的不懈努力,“三不管”地带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已成现实,解决了老百姓“天大的事情”。“盗窃、酗酒滋事、吸毒赌博、土地非法卖买”的“四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治安状况大大改善。

    高度重视,“四动”措施强力推动

    一是党政组织发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沙坪茶场片区治理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谭焰、县政府县长栗那针尔等领导深入进行调研,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加大了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解决了加强村级政权建设和民生扶贫等具体问题。二是县级部门协调互动。该片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公安机关主动作为,先后协调沙坪镇、新林镇和住建局、发改局、扶贫移民局、自然资源局等县级职能部门和辖区镇党委、政府,深入松林坡村、茗新村现场办公,解决两村安全、安身、安心、安置“四安”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破解了治与建工作中遇到的制约瓶颈。三是公安警种履职联动。公安机关各警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主动作为开展工作。治安大队与沙坪派出所、新林派出所深入松林坡、茗新村结合“三收一送”“一标三实”、Y库建设等工作开展了边采集边管控工作;法制部门会同刑侦、禁毒、治安和派出所开展法治宣传31场次,2300多人次受到教育;巡特警与派出所在重大节点开展联合治安巡逻20余次,处置吸毒人员2名,处理打架斗殴案件2起。违法犯罪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四是全局民警迅速行动。局机关民警和沙坪、新林派出所民警、辅警在脱贫摘帽、疫情防控等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坚持“白十黑”“5十2”,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治安巡逻整治、户籍人员信息采集、“一标三实”、法制宣传等治与建工作50多场次,切实解决了一批安全隐患,夯实了基础信息。

    高标准建设,“四安工程”解决了老百姓“天大的事情”

    针对脱贫攻坚和社会治理综合施策,村民实现了由过去“无户口、无住房、无生计、无保障”的状态到“住上新房子、打工在附近、户口送上门、就医在门口”的根本转变,安身、安心、安置、安全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一是安身有了好房子。县委、县政府投入近1个亿加强了该片区交通、住房、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仅松林坡村彝家新寨和异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就投入资金达2000多万元,建成了51户别墅式新房,集中安置263人。新建彝家新寨内设施一应俱全,可以拎包入住。目前,彝家新寨和异地搬迁的51户贫困户已喜迁新居入住。彝族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住上别墅式的‘小洋楼’,与过去的破旧危房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党和政府比父母都好——哪个父母舍得花几十万给我们修房子哟,党的扶贫政策‘瓦几瓦’(好得很)。”二是安心有了好心情。对该片区的户口积极争取政策特事特办,派出所上门开展户口迁移宣传,上门办理户口。水电网路实现了四通,村民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新的村级医务室、幼儿园建在了家门口,“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让村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三是安置有了新门路。该片区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先后建成龙腾矿业、玄武岩等民营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8家,可解决560余名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四是安全有了新保障。公安机关在党群中心建立了警务工作室,派驻了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聘请了2名熟悉本地情况的本村年轻人为辅警,率先在全县落实了“一村一警”,组织村民开展村民自治和义务巡逻。村主任激动地说,警务室建成运作后,打架斗殴、醉酒滋事的再也没有了。同时,政府加快扶贫基础建设,对村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硬化,公路实现了组组通,小路实现了户户联,彻底结束了交通靠走,货物靠背的历史。远行不走路、进出家门不湿脚让松林坡村民有满满的获得感。

    高效运作,“五个起来”填补“三不管”地带

    如今来到松林坡村,新的党群中心拔地而起,宽敞、明亮、气派,村两委和警务室、卫生室已进驻。组织和纪检部门配强配齐了村两委班子,村级组织健全,建立了村级纪检监察机构。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警务室、卫生室四个为人民服务的牌子挂了起来;国旗、党旗在党群中心大楼飘了起来;党群中心大坝子建了起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音喇叭响了起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文件制定了出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村民委的自治作用出色发挥,村级基层政权进一步加强,村民有了主心骨,片区脱贫攻坚顺利通过省检查组验收。

    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贫困群众告别了愁吃愁穿和住房医疗教育无保障的历史;经过建与治,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矛盾纠纷有人解决;村民过上了有保障、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当前:B1(2020年05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