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宁市第九次劳动模范集体和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

疫情期间捐赠物资

迎“七一”话党建

“深入践行初心使命、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徒步活动

首届“西宁工匠”评选表彰

联点党支部“七一”帮扶共建

职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

市级群团组织开展篮球赛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
近年来,西宁市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强“三性”、去“四化”、增活力、促创新目标,在服务大局中提升政治站位,在服务职工群众中把握职责定位,聚焦“凝心聚力决胜小康”,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担当作为、勇毅前行,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五个示范省”建设、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全力开创新时代幸福西宁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焦信念强党性
筑牢根基保服务
西宁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当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承担起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思践悟,知行合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西宁市委巡察整改落实成果,把主题教育作为检验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的重大政治任务去安排落实。使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全面提升了工会系统党的建设质量,为创新工作载体、打造服务品牌、高质量推进工会工作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在加强党的建设中,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向纵深发展。召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大审计工作力度,规范项目管理和监督,防范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组织召开西宁市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完成换届工作,部署了今后五年西宁工会工作。
弘扬时代主旋律
引领社会新风尚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学校、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组建“新时代新担当”宣讲团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深入开展党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故事等系列主题巡讲活动。共打造全国级“职工书屋”12家、省级89家、市级219家、“职工文化阵地示范点”27家,发放职工书屋电子阅读卡37万张。
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西宁解放70周年职工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和“建设幸福西宁·全面决胜小康”职工群众文化活动,以“中国梦·劳动美”宣传教育为主题,举办64项系列活动130余场次。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快闪MV、“西宁听我说”演讲大赛、“职工群众大讲堂”“职业道德双十佳”评选和企业文化展评等活动,举办职工群众艺术大赛、职工篮球赛、职工乒乓球和台球邀请赛等文体活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职工文化。2019年,刊发新媒体宣传稿件730条、纸媒新闻稿件120篇,编发6期《西宁工运》,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激发劳动新干劲
团结激励聚合力
围绕“大美青海”和“幸福西宁”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为主题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形成了崇尚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组织广大职工群众深入开展“我为绿色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和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涉及31个行业43个工种(项目),283名职工被分别授予“技术状元”“技术明星”“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重点工程(项目)、重点行业(企业)深入开展“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靓丽夏都”“四比一降”“六比六赛”“质量提升”等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深化“工人先锋号”创建和“六型班组”建设,3000家企事业单位、15000个班组、40万人(次)职工报名参赛。广泛开展小发明、小改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参评创新成果170项,72项荣获表彰。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35个,开展技术创新攻关难题119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4项,填补企业行业技术空白307个。
展示劳动风采,弘扬劳模精神。召开西宁市第九次劳动模范集体和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授予20个单位西宁市劳动模范集体荣誉称号、76名同志西宁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五年来,培养选树全国劳动模范9名、青海省劳动模范63名、西宁市劳动模范156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个、奖章2名,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状4个、奖章3名,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3个、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称号12个、“西宁工人先锋号”称号53个,“青海高原工匠”称号1个。
矢志改革勇创新
勇立潮头重作为
坚持“党建带群建”的工作原则,以强基固本为目标,聚焦“五大领域”“八大群体”和“两新”组织建会入会,实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工会组织8287个,覆盖法人单位14056家,实现59.6万工会会员实名录入。建立快递行业、“菜篮子”等工会联合会,开展“会员评家”的单位动态建制率达到95.6%。
树立主动依法科学的新维权观,健全和完善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五年规划落地见效,市总工会被授予“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分级配齐专职集体协商队伍,集体合同签订率100%。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覆盖职工10万人,推广应用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项目。组建法律援助和志愿者团队,联合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送法进企系列活动103场,对全市35家重点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律风险诊断评估,为425名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机制,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与政府兜底、社会救助、扶贫协作有机结合,确保如期完成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全市已建档在册困难职工从2016年的17898户减少到424户。近五年来,“两节”送温暖活动筹集资金3959.85万元,慰问困难职工23026户,日常帮扶3991人(次),发放资金1188.37万元。发放金秋助学资金1409.55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4517名。实施“职工健康关爱行动”,组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116场(次),覆盖职工1.2万人。实施职工医疗和生活互助保障计划,参保职工11.69万人,已为8041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075.42万元。
组织召开全市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和市群团组织改革工作汇报会,紧紧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群团协同化建设重点任务,推动改革向实践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出台《关于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贯彻措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配强配齐领导班子和36名兼挂职副主席(副书记),创建群团服务站116家、“群众之家”1431家,巩固和推动县区、乡镇、村(社区)“群众之家”建设,基本实现市、县区、园区、乡镇(街道)等全覆盖;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引进第三方针对全市群团改革、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及全市工会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社会化评估;推动群团协同化建设,实现组织共建、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融、人才共育;落实全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举办各类培训班124期,培训干部近7000人(次)。加强工会财务管理,提升工会经费收管用的质量和实效,强化对工会资产的监督管理和经审工作全覆盖,确保工会资产保值增值。
西宁市总工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西宁市总工会荣获“青海省2016-2018年度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疫情防控冲在前
关键时刻扛责任
按照市委统一指挥,组织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在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中勇挑重担。
加强组织领导,及时部署防疫工作,通过微信和QQ工作群迅速传达党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和全总、省总工作要求,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联防联控责任,引导职工全面抗击疫情。与人民网青海频道开展网络抗疫英雄谱展播活动。开展“庆三八·女职工权益保护暨防控新冠肺炎网络有奖竞答”活动。举办2020年“春送岗位”线上网络招聘会,115家企业提供了320个工种、1423个岗位。深入企业、社区一线支持、慰问、协调抗疫工作,慰问防疫执勤点、防疫物资和民生用品生产企业、街道、社区205个,慰问一线职工744人(次),购买各类慰问及防疫物资63.82万元,共发放慰问金373.42万元。抗击疫情形势趋好时,西宁市总工会积极帮扶全市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克服困难复工复产。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
西宁市总工会将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新时代西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王金萍 陈占红